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西欧封建文明的发展,使得建立在自由之上或根据契约自愿结合到一起的政治联合的新观念,取代了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建立的对个人具有绝对权力的万能国家观念。这一观念变化缘于中世纪西欧(       
A.有限王权传统观念B.自治城市普遍兴起
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D.教权王权二元并存
2023-02-03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汨罗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城市状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由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原”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王权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2-12-13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依托占星术创立了地心说,这一学说后被基督教会所接受。身为传教士的哥白尼认为上帝创世应是简洁、优美而易于理解的,因而反对过于复杂的地心说,进而探索出日心理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古代西方天文学存在纰漏B.教会为科学家提供了庇护
C.基督教深刻影响科研活动D.近代科学脱胎于宗教神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西欧中世纪,文化教育是为教会服务的,是教会的奴仆,正规的学校机构是教会管辖下的宗教机关,掌握文化、控制教育的一般是教会人士。而蒙昧与禁欲是教会的两大特征,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这一状况(     
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思想方面的控制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
C.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肯定了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
2022-10-14更新 | 290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参加仪式的教徒高呼“上帝以西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伟大的、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这一事件预示着(     
A.罗马帝国的分裂B.西欧社会的统一
C.教权王权的矛盾D.世俗力量的消亡
2022-07-15更新 | 183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936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走上圣坛,从主教的手中接过象征王权的权杖和王冠,美因茨和科隆的大主教共同为他举行了涂油礼。这一现象印证了中世纪欧洲(     
A.王权依托于神权B.封建制度并不完善
C.王权地位至高无上D.王权教权长期并立
8 .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德国受教皇的压榨最严重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D.王权与神权是统一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C.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2021-07-18更新 | 621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岳阳县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周考历史试卷
10 . 让我们走进中世纪的欧洲,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 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对赐给他一块封土。”

——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 6 便士:佃 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 6 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 者被罚款 20 先令。

——部编教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 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 作……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结合所学知识,这种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叫 什么?这种制度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主持庄 园法庭的是什么人?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意大利的著名工商业城市。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 西欧城市的居民是那些人?城市的兴起对文化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4-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湘郡长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