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2023-04-06更新 | 1570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
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2022-07-25更新 | 3063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近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2021-04-25更新 | 2030次组卷 | 55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世纪,不少教皇热衷于搜集和收藏古典手稿,如尼古拉五世一当上教皇,就宣称要建立一所教廷图书馆,他还在梵蒂冈设立了一个翻译、抄写和编纂中心,招募各地知名学者前来服务。这些古典手稿内容广泛,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哲学著作、古希腊宗教和神学著作。教皇的上述活动(     
A.意在用宗教的形式彰显人文精神B.通过自身的特有方式助推文艺复兴
C.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利于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309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边境的阿维农城,此后70年间担任教皇的人选,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后世的史学家将此时的教皇称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反映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王权得到强化
C.王权教权相互制约D.教会势力强大
2023-08-25更新 | 171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实验中学、鸡东县第二中学、农垦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历史试卷
6 . 书院与大学。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 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 年正式恢 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11、12世纪,学者模仿行会的建制成立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来管理大学。中世纪大学既培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抽象多于具体的。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宋代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中古西欧国王的加冕礼中,日耳曼国家保留了部分部落传统,当主教(教皇)为国王进行涂油,赐予其法杖和王冠后,新的当选者要走到群众身前,接受人民的“欢呼”和“拥戴”。这反映出,中古西欧(     
A.世俗王权走向了衰落B.教会对社会进行严格思想控制
C.有一定原始民主色彩D.国王作为封臣必须效忠于教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4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对此,一位英格兰修道院院长谴责道:“他把《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教士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这表明,威克里夫的行为(     
A.促进理性主义精神传播B.旨在推动文化教育普及
C.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D.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4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受到信徒的崇拜,以其为表现主题的装饰品大受欢迎;5世纪,基督教把他改造为可与耶稣混同的“救世主”;6世纪,以基督教编年史的传统方式来记述他的生平,将包括他在内的古希腊诸神都重塑为“凡人”形象。这一过程折射出(     
A.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强化B.拜占庭文化具有开放性
C.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力衰微D.亚历山大东征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以下不属于此的是
A.拥有大量庄园的土地
B.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C.教会内部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人人平等
D.整个西欧社会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一生都要接受基督教会的控制指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