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间阶层”人数不断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拥有良好教育背景、较高的收入、可观的资产。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人数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中间阶层的出现和扩大
A.使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B.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使知识经济引领社会发展
2 . “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它出现于50年代中叶,风行于美国。伴随其国内繁荣富强而来的是高度的紧张和分裂,统治阶级患了共产主义恐惧症。该流派的作家抵制对外战争及种族隔离,用怪癖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态度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下面与“垮掉的一代”流派产生的背景无关的是
A.种族歧视
B.朝鲜战争
C.美苏冷战
D.经济滞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美国

1942年,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成功试爆原子弹;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2年,成功试爆氢弹;
1953年,美英生物学家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1969年,互联网正式诞生;
1969年,阿波罗计划成功,宇航员登月;
1981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苏联

1949年,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年,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1957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发射载人飞船,把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

瑞士

1981年,美国IBN设在瑞士实验室的电子工程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英国

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

材料二

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使之作为法国最重要的制定计划的机构。1947年开始,法国实行了第一个计划,即“莫内计划”,确定了实现工农业装备现代化、全面复兴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直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历届政府都坚持“计划经济”制度,但这种制度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制度,它只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形式。意大利从1945年开始推行“战后重建计划”(1945—1948)、“全国协调新建设计划”(1948—1950)、“1955—1964年意大利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的十年计划”、“1966—1970年全国经济五年计划”等。

——摘编自吴玉才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   1948年英国纳税和转移支付前后居民户的收入分配(%)

最低的1/5

次低的1/5

中间的1/5

次高的1/5

最高的1/5

纳税和转移支付前的收入分配

0.6

8.4

18.1

26.8

46.1

纳税和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分配

7.1

12.5

17.9

24.0

38.5

资料来源:英国中央统计局《经济趋势》,1982年12月刊,第102—103页。

注: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间阶层在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不大拥有过去那种形式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社会财富,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厚的收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中间阶层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蓝领”的就业人数。这一阶层的基础愈大,社会就愈稳定。他们作为劳动者可能与大资产阶级在利益发生冲突,而有可能与工人阶级联合,使其中一些人会下降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管理者也可能因为在生产劳动中的管理而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与资产阶级联合使另一些人可能会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圈子中去。在经济上,他们作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体和社会构成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将成为新的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他们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等都很敏感,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胡小燕《浅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二   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近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的,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比例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人员等不断增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就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一1981年世界贸易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年份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900—19133.74.2
1913—19290.72.7
1929—1938—1.22.0
1938—19480.04.1
1948—19816.8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   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关税法》,增加了应纳税目和提高了关税,招来了贸易伙伴的报复,引发了贸易战,使得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雪上加霜,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构建“自我利益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其国际贸易政策在此时期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至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的一次革命。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项目英国法国日本
第一产业2%2%3%
第二产业38%38%40%
第三产业60%60%57%

(1)材料一中凯恩斯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何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并根据材料分析福利制度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体现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重大变化。
2021-08-17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课时作业18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8 . 195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差23倍,1980年扩大为40倍,1985年又扩大为44倍,1990年更扩大到56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旧经济秩序影响深远B.第三次科技革命冲击
C.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D.经济全球化收益不同
9 . 材料一如图反映了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历史上不同时期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反映了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

农业
1950年12.2%23.2%
1990年2.8%5.1%

工业
1950年34.7%42.2%
1990年25.8%40.5%

服务业
1950年48.9%32.4%
1990年71.4%54.4%
(1)材料一可用来研究19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判断依据。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比重的新变化,并指出其主要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分,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
1950年1973年
农业7.33.6
制造业38.734.1
公用事业8.67.6
服务业45.454.7
总国民收入100.0100.0

资料来源: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转引自: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材料三          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4-1975年的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生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05%。……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