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进入1930年,人们的境遇更加糟糕,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 80 200
儿童津贴13.0 13.0 13.0
其他津贴50.1 30.1 0
纳税0 -7.9 -43.8
国民保险-4.5 -7.2 -18.0
实际收入108.6 108.0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了改善这些状况,罗斯福在新政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2019-12-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先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19世纪)80年代初,德国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1889年颁布残疾和老年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到1900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大危机促使美国政府致力于社会保障事业。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国家责任的减弱,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审计、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强化对它们的约束与控制。

——摘编自闵凡祥《国家与社会:英国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推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做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相关。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1)按材料的观点,18—19世纪的欧美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的角度归纳其转型的表现。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20世纪初,在政治领域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什么?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并简要评价。
2016-11-18更新 | 5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础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摘编自NeilGilbert,Paul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五十年代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主义者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妇女、宗教界人士及在校大学生。1935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关系紧张时,美国由28个和平团体联合组成“全国和平会议”。在和平主义团体和孤立主义者的压力下,促成1935-1937年三个中立法的通过。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主要针对日本侵华的“防疫”演说,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停止对外干涉,美国要和平”的社论。美国六大和平组织联名发起一场征集2500万人的签名活动,要求“避免使美国卷入战争”。鉴于此,罗斯福宣布“‘制裁’是一个难听的字眼,应当被‘抛出窗外’"。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鉴于国内反战情绪,罗斯福拒绝进行斡旋。据估计,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最兴盛时,拥护者有1200万人。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雷德·斯科特案

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自己和家人获得自由,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

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

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

联邦最高法院判词

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作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

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

——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6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判决布朗胜诉
1955年罗莎·帕克斯事件引起黑人“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军队护卫黑人儿童入读白人学校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集会游行中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1964年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原告布朗是名黑人,其女儿按照州法律规定只能去黑人学校,最终最高法院裁决布朗的女儿可以入读白人学校。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件所体现出的美国社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该案件的最终判决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黑人民权改革。
2024-04-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次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列为一项国家制度。1952年,《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中进一步规定,散居的少数民族同胞一样享有民族平等权利,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得到较好的保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要“关心少数民族人民在生活和发展中的特殊需求,解决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疾苦”。

——摘编自郭夏坤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黑人开展了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一系列法令和法规的颁布使得种族隔离制被废除。受此影响,政府制定了“肯定性行动”政策及相关法令,以期消除少数民族、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的歧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允诺将致力于解决长期忽视印第安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痼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印第安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另外,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 月,白人失业率为7.0%,非洲裔失业率为14.3%,拉丁裔的失业率则为 10.0%。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对于少数族裔权利的承认与保护,强调不同族裔文化的独特性与平等性,反对排斥和压制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理念,使得美国马赛克社会的色彩更加丰富,那么千万不要以为马赛克的主色调已经改变,它仍然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

——摘编自雷振扬等《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二战以后美国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国、二战以后美国民族政策制定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女权运动在独立战争时期兴起,《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成为美国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19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妇女走向社会,进而产生了要求改变自身状况的决心;另一方面, 以废除蓄奴制为宗旨的南北战争爆发,许多妇女投身于这一运动,从而将美国的妇女参政运动推向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工业化后,社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产生了文化素质高、 自主意识强的新一代美国妇女。这一时期,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席卷全美国。1890年建立的“美国妇女参政协会”,以较为温和的方式争取妇女选举权。而新成立的一批更富于战斗性的妇女参政团体,如“平等联盟”及“妇女党” 等,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新战术,即游行示威、纠察、诘难政治候选人、绝食等。191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关系而加以取消或剥夺。”当然,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始终是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大量的妇女问题仍然存在。

——摘编自孙晓梅《中外妇女运动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妇女运动兴起及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美国妇女运动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