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2 . 如图是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占 GDP总量比重)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A.经济一体化水平有限B.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C.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D.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民族独立到新兴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国家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某同学在对此历史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个相关时空轴。

(1)请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下表为某同学所收集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些大事。

亚洲国家/区域内容
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2)依据表中描述,对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予以简要说明。

材料三:20世纪60至70年代,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爆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不断扩张,贫困地区变得越来越穷。军政府以廉价劳动力以及宽松的环境和税收法律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商业化使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人数超过了新工业所能吸收的范围,导致里约和圣保罗出现很多由黑帮控制的贫民窟。军政府严重依赖核能和矿业项目的支持,这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高通胀耗尽了储蓄,并服务于外债,使巴西的经济陷入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缓慢改善,但是隐藏的不平等问题从未得到解决。为控制高通胀实行的财政紧缩计划,差一点关闭了健康和教育系统。在这样不稳定的时期,国家本已很严重的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摘编自(美)凯文·贝尔斯《用后即弃的人:全球经济中的新奴隶制》

(3)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你认为以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出路在哪里?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影响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调整B.市场扩大C.原料采购D.生产成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0~1978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5.9%。如表为其1960年和1978年三类出口商品所占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     
类别年份农产品矿产品制成品
196052119
197821521
A.集约型产业获得发展B.促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工业化战略取得成效D.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合理化
2024-05-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获得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在石油、资源、领海等问题上开展的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以及1982年初召开的“南南合作”会议,要求加强联合,促进发展。这表明新独立国家(     
A.探索发展民族经济新途径B.继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C.建立反帝国主义统一战线D.争取国家的真正独立
2024-05-1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在无奈的殖民“撤退”和向新殖民主义转变中,西方列强不顾地理、民族、自然资源、经济构成和发展需要,人为地将之分割成众多小国,或反其道而行之,把民族、宗教矛盾交织的几块殖民地合并为一个国家。这些做法意在(     
A.扩大经济控制B.加强价值渗透C.侵蚀国家主权D.设置话语陷阱
8 . 下表为20世纪不同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向巴西出口各类产品占比演变统计表

时 间

农产品

工业品

文艺产品

电脑软件

60 年代

52.8%

45.6%

0.7%

0.9%

80 年代

42.7%

32.5%

12.7%

12.1%

90 年代

37.6%

30.8%

14.8%

16.8%

这实质上(     
A.否定了美国冷战时代外交路线B.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
C.认可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D.彰显了西方大国软文化入侵
2024-04-12更新 | 32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6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大陆从来就是“黑暗的大陆”,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非洲没有书面语言,没有掌握书写技能,缺乏历史主动性;非洲历史是在与欧洲人交往后才出现,1619世纪非洲所有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变化均与奴隶贸易有关;殖民主义为非洲带来的利大于弊。

——据网络材料整理

材料二

图1非洲古代文明分布图                      图2在美洲矿山中劳作的黑奴

(注:70年代加入不结盟运动的非洲国家有的尚未真正独立)

图3二战后非洲国家独立数量和加入不结盟运动数量的年代统计图

结合材料二评述材料一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