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图为20世纪60年代,拉美地区经济部分领域情况变化示意图。据图可知拉美地区(     

A.民族经济持续增长B.国家过分干预经济
C.经济发展面临挑战D.深受金元外交影响
2024-05-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试卷 -高中历史
2 . 下图是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影响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调整B.市场扩大C.原料采购D.生产成本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产业链循环体系示意图

——摘编自施展《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

材料二   二战后,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思想的是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他认为世界经济旧秩序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个“中心”和发展中国家这个“外围”构成的。“中心”剥削“外围”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国家在万隆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决议和宣言,确定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首先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经济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国际新秩序”这一概念。1974年,在“七十七国集团”的推动下,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起草并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行动纲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推动了指导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联合斗争的共同纲领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主要任务的同时,响应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呼吁,主张建立和平、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摘编自阮建平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特征。
(2)材料二呈现了二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持续斗争的历程,其中蕴含了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诸多思考,请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5-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4月)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拉丁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20世纪后半期拉美土著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刺激人口增长B.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C.外来人口涌入拉丁美洲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2023-07-04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市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中海示意图

材料二   大西洋示意图



请以地中海的称呼为例,围绕历史上的大西洋,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1-15更新 | 30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中,除一部分国家走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相当数量的新独立国家也曾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宣布自己是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示要与西方资本主义分道扬镳,从而形成了“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在不同程度上从事过这种实践的国家约有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总体上看,“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虽然在独立初期曾表现出有利于清除殖民统治的痕迹、巩固民族国家政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长期发展进程中,畸形的经济结构和低效益的经济机制使这些国家发展缓慢。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并指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的挑战。
7 . 印度支那之争

“印度支那”一词源于音译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包括越老柬三国及缅甸、泰国、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等地,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

16世纪初葡荷英法等国,相继到达缅甸等地,组织公司,要求通商。18世纪晚期英国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随即占领了槟榔屿、马六甲。19世纪早期占领新加坡,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缅战争最终抢占缅甸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

英法七年战争后,法国在此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63年抢占柬埔寨为保护国,中法战争后得到越南,逼迫泰国于1893年承认老挝为法国的保护国,取得了和英国人在西线相当的成果。至此,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被合称为“法属印度支那”。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将“支那”由中性词变为贬义,不只简单为了侮辱中国,政治上也带有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中央之国的不可明示的追求。国民政府推动使用“中南半岛”一词来指代这一地区。但随后印度支那战争——1946年至1954年越老柬的抗法战争和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理学、地质学领域对“印度支那”、“印支”命名的应用,使“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



1815-1914年欧洲在东南亚的殖民情况示意图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印度支那”形成的历程及其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2-08-16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图1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图2为全球经济不平等示意图(1820-198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说明:基尼系数是一个社会不平等的指标,系数为0表示绝对的平等,系数为1表示最大的不平等。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


(1)图1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的相同之处。
(2)结合图1和图2,以“19至20世纪全球经济不平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5-27更新 | 617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

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示意图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这场风暴中,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大幅下跌,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这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图2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2020-05-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