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 B.政治变革具有渐进性特征 |
C.保守势力垄断权力 | D.立宪体制的阶级色彩浓厚 |
A.贸易特许政策遭到废止 | B.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
C.议会主权原则逐步落实 |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形成 |
A.议会主权得以贯彻 | B.蕴含潜在政治冲突 |
C.民主政治基本成熟 | D.王权得到不断加强 |
A.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 | B.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
C.国王与教会的矛盾激化 | D.近代法律体系已建立 |
A.王权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 B.国王仍有很大的决定权 |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 D.议会功能受到王权制约 |
A.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建构 | B.引发了人民主权的政治潮流 |
C.受到宗主国政治理念的影响 | D.首创了资产阶级的代议体制 |
材料: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所谓工业化历史实质上是生产力变革和革命的历史。生产力的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进而影响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业电气化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自动化时期。这五个时期大体上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时期、资产阶级巩固政权时期、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和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时期相适应。这种分期法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全部历史,也可以反映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状况的变化。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期法。只不过它没有包括后两个时期,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也是以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主义进入电气化时期,列宁又详细地论述了电气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电气化与建设共产主义的关系。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动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的认识。
材料一 14世纪末,英王亨利五世正式在法律文件上使用英语。通讯交流的革命,尤其是印刷的革命则使英语有可能以文字的形式出版发行。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使英语不仅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文字,而且最终成为了一种“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英国意识”。在这种逐渐成型的民族意识基础上,英国历史上王权优于教权的传统对英国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材料二 莫德尔斯基认为,一个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必须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有利的地理位置,或许是能够超然海外的海岛型国家;第二,具有一个有内聚力的、开放的、有联合能力的社会;第三,有领先的经济;第四,有能够全球投放的政治战略组织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英国显然是最有利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晓律《现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14—16世纪推动英国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因素,并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简要解释为何说“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英国是最有利的”。
A.土地贵族依然把持国家政治权利 | B.封建势力阻碍了工业革命 |
C.政党政治加剧了议会的政治分裂 | D.君主立宪制遭受重大冲击 |
材料:二月二十日正午,船将拢岸,丁、徐二君已偕英使馆各馆员乘小轮来迎。……我们住的旅馆,虽非顶阔,也还算上等。然而室中暖气管是关闭了,每个房间给一斗多的碎煤,算是一日二十四点钟的燃料。电力到处克减,一盏惨绿色的电灯,孤孤零零好像流萤自照。……
我们因旅馆难觅,由徐、丁二君先往巴黎布置,我和同舟诸君,在伦敦勾留五日。趁这空暇,随意观光,头一个要拜会的,自然是有名的“英国凌烟阁”威士敏士达寺。……我想这一个寺就可以算得英国国民性的“象征”,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
——梁启超《伦敦初旅》原刊1920年3月《晨报》
(1)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论证梁启超所说的“英国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