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将公民权简化为投票权,而这既难以解决多元社会内部矛盾,也难以避免由公民信息资源的不对等而导致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的不平等,进而导致公民的政治冷漠和政治疏离感。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西方开始对协商民主进行探讨。而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西方明显不同,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充分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倡导个性解放和人的价值;但这种价值观忽视集体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中国协商民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政治参与和当家作主的统一,构建中国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派之间实行民主协商的制度性安排,它强调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共存,与协商民主理论要求更具内在的契合性。

——摘编自杨生利《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

材料二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对话、争辩和审议等形式,提出各种相关信息或者理由,说服他人,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偏好。这种协商民主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行使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程序、制度和模式。合法性同样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目标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兴起源于其国情多样性,这表现在文化上、民族上、社会分歧上、利益诉求上的多样性等。从社会结构看,中国的社会结构正由单一性的同质化社会结构向多元的异质化社会结构转变,社会分层现象明显,社会主体和利益结构复杂多样,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摘编自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协商民主的历史作用。
2 . 16世纪后期,在英国议会举行期间,除上、下两院之外,还存在一个国王的“大会议”,其被认为是“加强版”的御前会议,负责按国王旨意安排会议。国王的重要臣僚中书令、国库长、内府总管都是“大会议”的成员。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大宪章》的影响式微B.议会受到王权的操控
C.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D.君主立宪制尚不成熟
3 .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约翰王的罪恶,比那些勤劳有为的圣明君主对英国的贡献还要大,正是因为通过很多反对约翰王势力的大联合,我们最重要的通向权利与自由的里程碑得以竖立起来。”。这个“里程碑”指的是(     
A.《至尊法案》B.《权利法案》C.《大宪章》D.1787年美国宪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的资产阶级国家将确立何种政体呢?这主要不是取决资产阶级保守的抑或激进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的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和国家步入近代化门槛之际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和变化等。而且,资产阶级国家选择政体形式的过程,并不会单纯因选择共和制而相对缩短并必定呈现进步性,也不会单纯因选择君主制而相对拉长并必定呈现保守性。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之所以确立君主立宪制且延续至今,是英国历史进行合理选择的结果。下面资料夹的史料,哪些能用来解释这一结论并简要说出理由。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资料夹】

①1215年,英国贵族、骑士和教士为反对国王滥施暴政,迫使约输签订《大宪章》,规定:

国王不得违反惯例向封建主征收额外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或放逐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并承认伦敦等大城市已经享有的自由等。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异议》

②1688年发生的那场政变,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唐姆斯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唐姆士二世废黜。

——《政治宪法学视域下的英国议会研究》

③英国资产阶级同专制王权有过成功合作的历史经验,15—16世纪的都铎王朝时期,专制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让资产阶级获取了巨额利润,而王室亦相应增加了赋税收,当时王室收入的一半来自工商税收。

——洛克《政府论》(下)

④恩格斯说:“君主这一要素在实际上变得愈不重要,它在英国人的眼光中的意义就愈重大。大家知道,没有一个地方比英国更崇拜统而不治的人物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卷)

⑤英国的立宪君主制是从革命的“英吉利共和国”演变而来的,这个共和国曾经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迫使英国君主查理一世退位,解散议会,废除君主制,实施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体制,甚至最终把国王送上断头台。

—《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

5 . 陈晓律教授认为,君主立宪制既有效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又同时限制了现有政治精英膨胀的野心,使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而使近代初期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开放、最遵守游戏规则的国家。他意在强调英国(     
A.国王的政治影响力较大B.制度变革呈现出渐进特征
C.立宪政体适合英国国情D.国王与政治精英平分权力
6 .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因其国情不同各有其独特性和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在这两个相对势力之下,便可以明白,列国之兴,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的统一。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

——整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克服专制王权的斗争如此复杂,它使欧洲各国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前进中有易有难、发展中有快有慢、结局上有成功有失败,使各国的政治现代化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政治近代化的完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能不能(或能多快)完成向现代化转变这一历史任务,谁先克服个人对国家的专制,谁才能先完成最伟大的变革—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欧洲各国在“起飞”时间上的差异,往往就是由这个因素决定的。

——整编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简述14-17世纪法国君主“得胜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的过程。
(2)概括材料二的两个主要观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用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成熟的相关内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英国议会的主权地位,保障了英国议会的立法权不受其他机关对其合宪性提出的挑战,而且似乎所有国家大事的最后决定权都牢牢地掌握在议会下院手中。但是,英国《议会法》中保留了上议院的延搁权,使下议院提出的具有时效性强的议案因一年的搁置期而失去意义。这体现了英国(     
A.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在不断增强B.议会下院权力的被制约性
C.议会权力结构中存在妥协因素D.权力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动
8 . 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规定由下院的多数党来组织内阁。但直到1867年以前,政府仍由土地贵族控制着,他们“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表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A.仍有部分封建残余B.贵族执掌立法权
C.本质仍是封建制度D.凸显了共和精神
2023-02-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柏拉图所反对的是政治权力分配领域中的平等,也就是人人可以平等地成为统治者,这正与要求智慧者对非智慧者的统治的国家正义相违背。依据国家正义标准,哲学王统治是最好的政制,因为哲学家富有高度智慧,最适合担任统治者。在柏拉图看来,民主制正好是哲学王统治的反面。如果说哲学王统治最能体现国家正义的要求,民主制则是对国家正义的严重偏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批评的自由不是共同体的政治自由,而是在共同体政治自由的前提下个人行为的自由。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要求公民各司其职,但民主制却赋予个人无限的行为自由,使他们不把自己的职责当回事。

——摘编自申林《论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评》

材料二进入近代,洛克提出了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委托权力的思想;潘恩把民主制和代议制明确结合起来;密尔进一步完善了代议制民主理论,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体系。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型的城邦国家变成大型的民族国家,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这给大众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城邦时期的直接民主无法再实行。因此他们必须选举出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最高权力,正如潘恩所说的,把代议制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领土与人口数量的政府体制。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导致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化,社会从等级制发展到代表制,议会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的全权代表。同时,代议制从历史角度来看是在国王与议会的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王权、市民、诸侯”的三角均势,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最终使代议制正式形成。

——摘编自张华《论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反对直接民主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代议制民主在近代欧美社会形成的原因。
10 .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其领袖经国王任命,组建内阁;获得第二多数席位的政党是法定的反对党,按内阁的方式也组织一套准备上台的班子,称“影子内阁”。各部“大臣”在议会辩论时代表本党发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     
A.政党竞争影响政府运行B.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C.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D.文官制度趋向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