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天下一统。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1.材料中的“三代”是指____。材料中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是以____(地区)为核心区的。
2.材料中孔子追求的“天下共主”存在于什么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天下共主”借助哪些制度来稳固自身的统治?

材料二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3.“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发生在(单选)
A.公元前3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前2世纪早期D.公元前2世纪晚期

材料三   

                                 A     

       

                                 B

                  

                                C


注:如图中箭头均表示周边少数民族迁移方向。
4.请按照所处朝代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材料三中三幅地图进行排序。
5.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趋势有。(双选,多选或少选)
A.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B.统治疆域的扩大
C.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D.皇权的不断加强

材料四   臣上不敢负恩,下不忍负心。唯秉至公,以为取舍。虽有仇怨,不敢弃之,虽有亲故,不敢避之,唯求直言,以副圣意。

——白居易《论制科人状》

6.材料中白居易“唯秉至公”之语是对哪一制度的评价?请结合材料与所学,谈谈这一制度对于维护“天下一统”的意义。
2023-12-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周早期,天子册命不如因军功而受周王奖赏重要,且次数较少、无固定流程;西周中期开始,王室册命形成固定化的程序,并花费大量的经济资源以“十分官僚化”的语言记录于青铜器上。这一转变反映出西周(     
A.周王权力日渐衰落B.王室行政制度化倾向
C.官僚政治得到发展D.社会转型的趋势加强
2023-12-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23-10-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这反映出西周相对商朝而言(     
A.政治疆域概念日渐清晰B.王位继承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皇权呈现愈加强化趋势D.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2023-12-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战影响内最大的都城之一。如下形势图,按其表征的历史时期代表不同的朝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①朝代采取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制度
图②朝代的一位统治者被称为“天可汗”
图③的最终趋势是南方统一了北方
图④朝代开通了“丝绸之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3-10-1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   观察下面三幅图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指出每一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何种政治制度,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023·浙江·模拟预测
7 . 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逸周书·作雒解》记载西周初期营建的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郭方七十里”此为天子之城的规制。《左传》记载,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注曰:“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李金玉《论两周时期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1875年,英国人修建的海关花园是在武汉最早兴建的租界公园。此后,租界内公园不断修建,这些公园由于是洋人开辟,所以园林的设计、建筑的风格都具有异国文化特色。1928年筹建的中山公园则可视为近代中国城市公园的代表,园内配置亭台楼阁,栽植各种花木,还建有运动场、游泳池、溜冰场、民众教育馆和中山纪念堂等,成为“亚洲第一个综合公园”。此后,武汉又陆续兴建了汉口府前公园、武昌蛇山公园等。这些由市政当局提倡、组织、规划设计、兴建的近代减市公园,结合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特色。

——吴薇《近代中国城市公园建设解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体系逐步合理化。1949年,全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分别为5718102个,所占比重相应为3.8%、5.3%、13.6%、77.3%,到157年底各类城市分别为101437115个,所占比重为5.7%、8%、21%、65.3%。至1957年底,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数分别由1949年的69个、54个、13个增加到73个、73个、30个,致使东部地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比重由50.7%下降到41.5%,中部地带由39.7%上升到41.5%,西部地带由9.6%上升到17%。

——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西周城市营建的规则,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武汉城市公园建设演进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武汉城市公园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体系逐步合理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一时期“城市体系逐步合理化”的重要因素。
2023-05-03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封人”是中央之官,负责沟封疆界,并兼及祭祀、宾客、会盟等诸事项。到了春秋时期,“封人”多设在诸侯国,且前面冠以地名,变成了守疆之官,常受列国君主的宠嘉和重视。“封人”职责的变化反映了(       
A.地方治理走向成熟B.疆域观念渐趋强化
C.权力下移趋势加强D.华夏认同不断发展
9 . 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A.政治疆域概念模糊B.造成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体制
C.王权呈现强化趋势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10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矛盾在不断的斗争与妥协中逐步发展。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三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皇明祖训》


(1)材料一论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中央三省之间运行程序?分析分散相权的本质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事皆朝总之”造成皇帝事务繁忙,皇帝后来成立什么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综合材料三和四,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