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

494.54

443.88

50.66

13

11.7

“一五”时期

8017.8

933.21

847.45

85.76

11.6

10.6

“二五”时期

6983.2

833.32

745.66

87.66

11.9

10.7

19631965

5004.5

374.08

333.42

40.66

7.5

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际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主要原因。(要求:解释合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11-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不流畅)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材料二   农业调整法:国会的政策在于——

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第8节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

(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

材料三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世宗认为“本末”之争的焦点。他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本末”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本末”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概括其内容。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4 .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十分重视粮食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未,“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成废,凋敝之后,饥寒重切”。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并在均田制基础上制定了租庸调的赋役制度,农民负担不是很重。官府还办起义仓、常平库,其目的是“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子,则至秋而偿”,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已是“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以后,宋、明、清各代经济发展都曾出现高潮。

——摘编自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



——摘编自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材料三 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95亿斤,1984年达到了8146亿斤,增长了33.65%;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78年的633斤,增加到1984年的781斤,增加了23.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了1984年的355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新突破,种植、畜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

——摘编自夏青《农村改革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及产生的经济效果。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78年后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2019-05-2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新教材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2)-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生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说明其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发展?

材料三: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3)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材料四: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166.831958197.65
1954169.521959169.68
1955183.941960143.85
1956192.751961136.50
1957195.051962154.4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2)》

(4)根据材料四,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8-04-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由于生产条件不稳定,经常受土地兼并威胁,扩大生产规模很困难,一般只能在小块土地上,以多投入劳动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尽量提高单产,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是建立在手工搡作、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尽管在一定地区和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各业综合发展的良性农业生态体系,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在自由资本主义初期,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制度都不同程度地把保护所有者的权利放在首位,在利益分配上强调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但后来则呈现出从注重归属到注重利用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了土地租赁权。……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起初都以地表的平面利用为主。……1896年《德国民法典》规定:土地得以地上权方式设定其他权利,使因设定权利而享受利益的人,享有在土地的地上或地下设置工作物的可转让或可继承的权利。1906年纽约高等法院在巴特勒诉边境电话公司一案中写道:土地的空间,与土地一样均系不动产,土地的所有者也是上部空间的所有者,并且还享有将上部空间作为土地的一部分予以独占支配的权利。

——《国外土地产权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材料三   1760—1844年英国圏地数

注:到1844年,英国60%的个体农民与土地逐渐分离,英国土地经营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                                                            

——《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 人民公社的特点,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一大二公”。“大”主要体现在规模上:全国平均28个半合作社并成一个公社,变成一乡一社甚至数乡一社,比合作社时扩大了 10倍甚至几十倍。“公”主要体现在所有制和分配制上: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财产,甚至猪羊鸡鸭都转归人民公社所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在土地经营、利用方面的主要变化,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英两国土地经营方式的相同点,试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2016-11-18更新 | 9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开局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开局较好,中期有问题,后期纠正
D.开局有问题,中后期逐渐纠正
8 .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1)据材料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2)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
(3)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
2019-08-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下表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3806.05494.54443.8850.6613.0011.70
“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
“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
1963—1965年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

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一五”时期农业税增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
C.“二五”时期农业产量下降反映经济领域已出现“左”倾错误
D.1963—1965年农业产量下降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混乱不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