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3 道试题
1 . 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表均体现了
年代钢产量指标
1957535万吨
19581070万吨
19592500万吨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
2020-12-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展望60年代》,宣布我国已经实现了提前三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并满怀信心地号召,我们不但对于1960年的继续跃进和更好的跃进,充满了信心,而且对整个60年代的继续跃进,也充满了信心。这反映了此时中国(     
A.国民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B.工农业建设欣欣向荣
C.实现国家富强的迫切愿望D.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
4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166.831959169.68
1954169.521960143.5
1955183.941961136.50
1956192.751962154.41
1957195.051963170.00
1958197.651964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提取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三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2020-11-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漫画《红苕大如山》,画中标注“红苕大如山,一望不到边。骑马跑去看,绕了五六天。”该漫画反映出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C.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7 .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党内通信》指出,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这反映出
A.中央对"大跃进"问题有所察觉B.中央将生产计划权下放给基层
C."左"倾错误开始得到纠正D.毛泽东反对人民公社化运动
8 .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材料信息反映了
A.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B.我国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现象严重
C.我国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20-11-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只是两种组织变化十分不同一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材料三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77年农业成就不高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两种组织”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得与失。
2020-11-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