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
财政收入280.19303.20379.62487.12572.29356.06313.55
财政支出298.52295.20400.36543.87643.68356.09294.88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 .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
A.标志着“左”倾错误的结束B.终结了人民公社制度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D.开启了包产到户的改革
3 . 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推动了经济结构改革B.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9-12-01更新 | 26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4 . 下面为我国1965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
B.工农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D.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
5 . 据统计,在195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
A.引导农民建立生产合作社来恢复经济
B.反思“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大力鼓励农民开展包产到户自救措施
D.逐步抛弃了集体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
7 . 1961年,安徽省宿县等地的农民提出把田地包给社员耕种,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制度。到1962年7月,全国大约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A.拉开农村体制改革序幕
B.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C.巩固了人民公社化体制
D.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8 . 1959年4月,陈云在《给中央财经小组各同志的信》中指出:“对去年过多地招收了的一千多万工人,必须认真地加以精减,安置到农村去,以便压缩现有的购买力。今后必须严格控制职工人数。”党中央高度重视陈云的建议,随后开始精简工作。该工作的开展
A.全面贯彻执行了“八字”方针
B.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意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9 . 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工作会议决定,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等。中共中央的此举意在
A.调整措施改善经济困难形势
B.反思错误着手改革经济体制
C.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道路
D.放弃行政手段凸显市场作用
10 . 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大量减少
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