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技术革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时期,出现了坩埚炼铁法,并得到了广泛使用,在战国晚期块炼渗碳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百炼钢”技术兴起。西汉中期武帝时,政府令官铁冶造规格统一的新式农具,加以推广,如铁耦梨和耧车等,首先在京畿附近推广,作为全国的示范区。《汉书·昭帝纪》曰:“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至东汉时期,陕北也使用牛耕。

——摘自田培栋《陕西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近代工厂制在英国的兴起,是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变革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近代工厂制是对原工业化时期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突破,它的兴起促使作坊制或家内制生产逐渐消亡,而手工工场也逐渐开始向近代工厂过渡。不过,作为工业化社会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三:建国初期,毛泽东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1954319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人才问题,特别是技术人才问题,就被提到了头等重要的地位”。19454月,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7名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2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指出:“技术革新运动必然成为日益发展的客观趋势”,要“把技术革新运动作为提高当前劳动竞赛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才能与智慧”。

——摘自李增添《试论建国初期的技术革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推动汉代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工厂制出现与推广对生产关系的影响,从工人的角度列举两项“不容忽视的弊病”。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党和国家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国防科技方面的重大成果。
2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79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中昇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上海汽车制造厂在生产中感到三轮汽车有诸多不足,于1962年参考日本王子牌1.5吨汽车,设计并试制出样车,定名为SHI20型轻型载货汽车。1963年,该厂又联合长春汽车研究所,试制出2吨轻型载货汽车,定名为SH130型载货汽车。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交通工业化在摸索中前行B.三线建设改善了国家工业布局
C.企业经营自主性得到提升D.外交关系改善保障了国家建设
2023-05-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64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为1501公里,到1980年已经增加到2886公里。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这一变化发展主要得益于(     
A.中国高铁建设不断发展B.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
C.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D.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5 . 三线建设时期,湖北因交通便利、位置适中,成为大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下表是湖北省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建设的企业。据此可知湖北三线建设(     
钢铁行业武汉钢铁公司
石油行业江汉油田、荆门炼油厂、武汉石油化工厂
汽车行业十堰东风轮胎厂、第二汽车制造厂
化肥行业湖北化肥厂
电力行业武汉汽轮发电机厂、葛洲坝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
交通运输襄渝铁路、焦枝铁路、川汉公路等

A.奠定了工业建设的初步基础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健全了国家工业发展的体系D.提高了国家应对风险的能力
2023-05-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题
6 . 1959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工业性油流。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开展石油大会战,终于建成了现代化的石油企业。1964年,党中央对全国工业战线提出“工业学大庆”号召。上述事件(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B.实现了石油供应的自给自足
C.塑造了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D.构建了国家完备的工业体系
2023-05-12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1953年至1985年间鞍钢向外输送、代培人力情况统计表。鞍钢这一做法(     
省级行政区数量(个)单位数量(家)输送人力(人)代培人力(人)
27300余50000余120000余
A.保证了“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B.极大地优化了新中国产业结构
C.顺应了改革开放工业化的建设需要D.利于新中国各时期的经济建设
8 . 20世纪50、60年代,相对于中国传统之于妇女德容工言须“温柔”“贤淑”的弱女子性别规范,出现了“铁姑娘”的称呼,如图1、2所示,展现了“铁姑娘”参加生产建设的场景。“铁姑娘”的称呼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对劳动力需求巨大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C.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D.传统的性别分工彻底颠覆
2023-04-27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南京大学在贵州开展三线建设口述史调研时指出:当年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民工,拖家带口、携妇将雏,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开展工业建设,所以他们才会说“贵州的今天有我的一份汗水”、“青春无悔”!据此可知,该时期(     
A.倡导艰苦奋斗的新风尚B.践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开启国防工业建设历程D.确立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10 .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宜旱,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的作物引入,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冬小麦为北方旱地作物,推动其大规模向南方扩展的动力是人口。《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稻),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可见,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

——摘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等

材料二: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米价在一九四八年二月突破每石三百万元,到七月就突破三千万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从一九五六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一九六五年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达二百九十多项,除用于治理淮河外,还用于治理黄河、海河两大水系等。机耕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二点四上升到百分之十五。机灌面积在灌溉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四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五。这十年,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九四九时的中国那样,从而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之际稻麦两熟制在南方“极为兴盛”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国统区物价“猛涨”的原因。结合所学,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至1965年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扼要说明这十年的成就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准备”。
2023-04-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4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