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学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在扫盲运动中,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解放军的战地学习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并掀起了几次扫盲高潮。扫盲教材虽不尽相同,但拥护共产党、爱祖国、反封建、爱岗敬业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到1964年,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摘编自林木《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50年代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教育平民化的认识。
2 . 1952年,速成识字法得到推广,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学习注音和拼音;大量突击,认识单字;大量阅读、写字与写话,平均每人每天可识字100个左右。该教学方法
A.引发了人们急躁冒进的情绪
B.导致了文化领域“左”倾错误
C.违背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
D.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3 . 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4 . 《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