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客观上(  )
A.提高了我国教育的质量B.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实现
C.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D.有利于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021-01-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要求受教育者日后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决定指出受教育者将来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都应该集实事求是、自主思考、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于一身的人才。

1993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实施,《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了实践这一要素的分量。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强调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着重提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等,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编自曹淑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看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围绕“现代教育发展”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1953—1957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由181所增加至229所,共招生56. 3万人,毕业26. 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招生111. 9万,毕业生84. 2万人。据此可知当时
A.大规模建设的人才需要得到满足B.恢复高考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C.教育变迁以适应经济的发展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4 . 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制成《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包含共约1700多个简体字。委员会主任吴玉章称:“这是适应广大群众希望简化更多汉字这个要求的……并且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要的。”可见汉字简化 (  )
A.有利于知识文化向大众传播B.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适应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D.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我国在北京集中合并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矿业学院、钢铁工业学院、航空学院、石油学院、农业机械化学院、林学院和医学院等八所高校,被称为“八大学院”。“八大学院”的建立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B.培养了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C.促进了新中国高等教育普及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
6 .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正在进行“一五”计划
2020-09-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创办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科大学之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工大一直按俄式或日式办学,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的综合性大学。其发展转变说明(  )
A.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强B.教育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C.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D.新中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9 . 从1952年开始,中国高等学校按照苏联高教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取消原有系科众多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科或多科性理工科大学。以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为重点,将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系科专业,分别集中或独立,建立新的专门学院。此举
A.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B.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0 .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的方针,并且提出,“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堂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新学制明确规定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央业余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杯重要的地位.同时,还规定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被和函授学校,设立聋、哑、言等特种学校;各种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所必需的技术学校被列入了正规的教育系统并建立了必要的朝度;各种学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郄能够互相衔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人民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