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宗棠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

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劳动教育地位的变化,并简评其影响。
2020-10-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C.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D.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3 .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 可知,院系调整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高校总数211所182所
综合大学55所13所
工科院校33所39所
师范院校12所32所
农林院校17所29所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4 . 创办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科大学之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工大一直按俄式或日式办学,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的综合性大学。其发展转变说明(  )
A.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强B.教育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C.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D.新中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B.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服务
C.背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D.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6 . 如表是1949—1990年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左”倾导致“文革”后教育受挫B.义务教育使文盲率快速下降
C.制度变迁影响教育普及程度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教育发展
7 .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数中占比曲线图。比值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发展工业的迫切要求
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意识形态色彩日益淡化
8 .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这说明我国
A.形成了较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B.开始将科技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C.侧重于国防科技为中心的战略D.应对中苏关系中断造成的形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天人三策》(董仲舒回答汉武帝征问的三篇策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万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说明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   严复认为:“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教育目标的制定受制于哪些因素。
10 .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11-23更新 | 263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