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1 . 影响中国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     
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新文化运动   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⑤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2024-02-2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建国后,为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增加教育经费B.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C.培养教育骨干D.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
2024-02-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国家进一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把那一种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A.远程教育B.高等教育C.基础教育D.中等教育
2024-02-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     
①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②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③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④“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24-02-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二   1952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展开。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这次调整以苏联大学体制为模板,大力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削减原综合类大学。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简评邓稼先、钱学森对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影响。
2023-08-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商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医科
专业周 易、论
语、春秋、 理学等
政治、
法律
中 外 史
学、地理、 文学等
银行及保
险、关 税等
算 学、化
学、物 理等
农学、林学 等机 器、造
船、电 气等
医 学、药学
备注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

———摘编自《奏定大学堂章程》( 1904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将原有 79所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1952年下半年,全国各地高校分期分批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理工科、财经院校和专业增多,而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减少甚至被取消。同时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到 195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 181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3-08-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6年到1957年,我国的文艺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取得了累累硕果。如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等。这主要是因为(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希望工程”的启动D.“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
8 . 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创作于1957年的油画《红军到川北》。其意在(     
   
A.反映红军胜利会师场景B.宣传土改主张和鼓舞革命热情
C.表现主题油画写意风格D.重温历史记忆与弘扬革命精神
10 . 教育是国之大计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学校教授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材料二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今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认为教人为学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并非只是为学得杂博知识,做些华丽文章,用以活名钓营,争权夸利。他在《孟子集注》中进一步明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库、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朱熹认为,只有把“明五伦”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天下国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乱日常少也”。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论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材料三   1898611日,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73日,光绪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曾出任多国公使的许景澄和长期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分别出任中学和西学总教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京师大学堂与传统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八大学院的基础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2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
2023-01-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