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以“识字”为中心任务,各地编制诸多“识字课本”作为临时性教材,这些课本的内容、用途以文化教育(识字)为主,并适当结合政治教育,还直接规定民众识字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这一运动 (     
A.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B.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C.构建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意在构建新社会的价值观念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类别数量占比(%)
工业院校3821%
师范院校3117%
农林院校2916%
医药院校2916%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C.提升国民科技素养D.适应国家发展战略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陕北牧歌》等20部革命题材的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此次电影新片展览(       
A.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B.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C.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有利于增强人民对新中国的认同
2024-05-14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邻水正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被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钱玄同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他认为孔学“捣乱”了中国文字,使汉代之后“真字跟假字,混淆杂糅”,并且汉字已沦为“孔学之符号”。他主张采用“拼音文字”来替代,因为汉字在实际应用时早已“主音不主形”,只要猛进一步,改为“拼音”,便可顺应文字的进化规律。……西方“便以形式极简而数目极少的几十个符号拼成上千下万的文字,分合改变既极自由,书写印刷又极便利”……所以他提出废除汉字,改用拼音,顺应文字的进化规律,从而“努力振拔,拼命前进”,以赶上西方文字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西南大学文学院王小惠《钱玄同的汉字论与“废汉文”》

材料三   19551月,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官方在宣传简化字时,已不仅仅将简化字作为扫盲和通俗读本之用,而是“要把群众手写已成习惯的那些简笔字用到印刷上面,以代替原来的繁笔字”……近代以来,在列强入侵和民族危亡的历史语境中所产生的汉字拼音化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共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利用政治力量推动汉字简化改革具有极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在当时的文字改革话语建构之中,繁体字与旧社会、旧的统治阶级相联系,简体字与新国家、工农阶级相联系。带着在旧社会学习繁体宇,甚至于没有机会上学的痛苦记忆,群众欣喜地迎接着简化字,希冀能突破繁体字的文化围困。就是在这样一种新旧、难易的对比之中,工农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政权的认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文字创立的共同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文字创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玄同在汉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及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字简化改革的意义。
2024-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北京的北大、清华、辅仁等大学的理工科被合并重组为北京地质学院、航空学院等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与此同时,政府还筹建了北京俄专,北大、人大等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俄文系。据此可知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意在(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B.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C.贯彻党的教育方针D.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2024-04-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58—1976年,受“左”的错误的影响,“双百”方针名存实亡,科学文化界也随之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在“双百”方针指导下,科学文化界又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一变化说明(     
A.文化政策受国内形势的影响B.“双百”方针不符合我国国情
C.国家政策随时代变迁而调整D.科技进步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2024-03-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图1、图2是1957-1962年创作的张贴画,它们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女性形象的代表作品。这两幅作品体现出(       

图1《夯秋》                         图2《不爱红装爱武装》

A.新社会建设需要的新伦理道德B.传统文人画作写实主义的风格
C.民众的艺术素养普遍得到提高D.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8 . 新中国建立初期,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各类党报,大力推动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的群众读报工作,到   1950年5月,人民日版已在全国组织了2101个读报小组,下图是1954年盛锡福帽厂党支部副书记在休息时间给工人   读报的照片。“读报组”的推广(     

A.加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D.极大推动了建国初期扫盲工作
2024-03-07更新 | 24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石鼓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在当时《人民日报》关于扫盲运动的报道中,“人民”“卫国”“翻身”“改命”等词语频繁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扫盲运动(     
A.旨在鼓舞士气取得战争胜利B.有助于塑造时代需要的新文化
C.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D.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
10 . 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是(     
A.拍摄《定军山》B.北京电视台试播C.中国网络电视台试播D.中央电视台试播
2024-02-2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