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5 道试题
1 . 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了《学制系统革案》,该草案经讨论修改于1922年11月1日向全国颁布,壬戌学制就此诞生。该学制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分段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颁行后一度中断,但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成为在全国推行的主流学制,一直延续至今。壬戌学制的诞生(     
A.实现了对晚清以来学制的彻底颠覆B.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
C.在近代培养了大量的国家所需人才D.适应了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方向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豫剧定型于清末。流传广泛的原因在于它的“形式重于内容”:它不是一味追求自己内容的文学性、高雅性,而是着重发展自己的对普通大众的吸引力。豫剧出自底层大众,表达着底层民众自身的精神追求。如剧目《七品芝麻官》,描述了主角唐成对自己苦读诗书进而成为进士的过程。进入民国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生存压力,樊粹庭等一批知识分子创造出一系列新戏曲,如常派的《花木兰》等剧目,将花木兰这一文学形象刻画成为抵御侵略的样板。在各类剧目的空间设定方面,主要确定在河南当地,剧中的各类典故也都是以河南常见的各类典故为主。如花木兰的故居在商丘市虞城县,《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包青天》都是以河南最为繁盛的宋代为背景,设定的空间也不外乎于开封及其周围的各个地点。

——摘编自武强《河南豫剧剧目之历史考察》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戏曲被搬上银幕。195610月,《花木兰》搬上银幕,标志着豫剧电影诞生。拍摄电影时,主要是对其艺术成就的忠实记录。“文革”后,豫剧电影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1979年,豫剧《七品芝麻官》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吹响了新时期豫剧电影百花争胜的号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计划经济体制调整,原有戏曲电影生产模式被打破。新世纪以来,豫剧电影逐渐走出凋零状态。豫剧电影工作者保留豫剧艺术魅力的同时,加大电影技术运用以展现剧种自身优势,更注重演员内心体验,呈现诸多舞台上无法呈现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张青飞《豫剧电影的历史及艺术嬗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豫剧剧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豫剧电影曲折发展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提出了以德智体美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三大改造”时期,提出要培养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四有”新人理论。十八大后,党和国家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教育(     
A.注重对人全面发展的培养B.适应了巩固政权的需要
C.旨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D.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高等学校由1953年的181所发展到1957年的229所,增长26.5%;1957年在校学生44.1万人,比1952年增长1.3倍。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长2倍多。

——摘编自1957年《光明日报》

材料二   195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调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教育主权的特点。
2024-04-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双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高校招生允许各校自行招生。1952年,除个别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参加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上述转变表明新中国(     
A.外交政策的影响B.新生政权的巩固
C.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改变D.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2024-04-1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青霉素诞生于二战期间,堪称抗感染类“神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产青霉素产能有限且质量不佳,而进口价格却贵如黄金。在苏联的帮助、政府的重视与爱国专家的努力下,1958年6月, 华北制药厂建成投产, 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据此推知(  )
A.苏联为中国培养大量科技人才B.新中国医疗事业得到发展
C.中苏合力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D.新中国外汇收入大幅提升
2024-04-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0年,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正式成立。该校第一届学生中,家庭是工农成分而本人为革命工作人员或同为工农成分者109人,占总数的93.9%。在该校的示范作用下,北京陆续建立了9所高校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据此可知,此类学校(     

A.标志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B.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
C.体现了新生政权的阶级性质D.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举措
2024-03-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全国有公私立的保育机构643个,收托儿童31794人。1951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已有18940处(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收容儿童共578988人,尤以农忙托儿所和工矿托儿所发展最快。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     
A.有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D.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9 . 新中国教育方针经历了不断的演变、调整。依据如表可知,新中国教育(     
时间内容摘要
1949年年底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1961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3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在实践中积极寻求发展B.将服务于经济建设放到首位
C.逐步摆脱政治因素的影响D.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2024-02-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56年3月,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共上演了49个不同题材、风格的话剧。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各个时期的音乐品,会演期间,还对有关音乐创作和演出问题进行了自由讨论,这一现象(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2024-02-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