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这反映出
阶段时间人数
第一阶段1950—1953年1708名
第二阶段1954—1956年5853名
第三阶段1957—1958年1654名
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

A.中国逐渐消除了苏联影响B.中国开拓了众多留学国家
C.国家关系会影响文化交流D.中国教育质量有重大发展
2 . 1953-1957年,新中国实行了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
A.中国教育受意识形态影响B.教育改革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C.中国教育体系的科学完整D.经济状况制约基础教育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又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政府创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增设专科院校。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高等学校先后聘请苏联专家共861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2020-0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有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措施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