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49年和2001年中国教育状况相关数据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所在校生/万人学校/所在校生/万人学校/所在校生/万人
19493400002400521912720511.7
2001491300125001009009115.3119111175.05
A.入学比例提高B.管理日益完善C.学科门类齐全D.取得巨大成就
2024-05-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新中国成立后,扫盲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各地创造出“车间学校”“地头学习小组”“炕头学习小组”以及“民教民”“亲教亲”等教学方式,除了识字还包括爱国爱党等内容。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80%下降到了52%。据此可知扫盲运动(     
A.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展开B.有助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培养了高素质劳动人员D.目的是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
2024-04-01更新 | 37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建立初期,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各类党报,大力推动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的群众读报工作,到   1950年5月,人民日版已在全国组织了2101个读报小组,下图是1954年盛锡福帽厂党支部副书记在休息时间给工人   读报的照片。“读报组”的推广(     

A.加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D.极大推动了建国初期扫盲工作
2024-03-07更新 | 252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4 . 下图是1957年12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共计4枚。当时这套邮票的发行意在(       

A.表现“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B.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C.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D.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缺乏近代化学的课程教育,直到洋务运动兴起后,洋务派逐步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引入新式教育。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1867年清政府聘请法国人毕利干为京师同文馆的化学教习,化学课程随之开启。京师同文馆的化学课程知识涉及化学元素、金属冶炼等内容,已具备了近代化学知识与方法;课程考试则兼顾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考试的重点是基础化学工业生产的相关技术、知识。化学课程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担任其他新式学校的化学教育工作,或是进入清政府的化工军事部门。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开办了更多的新式学校,化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晚清的化学教育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王正宇《晚清化学教育管理述论》

材料二 195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统一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大纲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鉴于当时我国的中等教育受建国前初高中教材知识分界不清晰和化学知识内容重复繁杂的影响,大纲一直在对中等教育中化学知识分布和编写的重新划序不断精简。1954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说明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阐述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以及教师需要遵守的原则,对学生的要求较之前有所提升,对学生记录总结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技能的掌握都有明确阐述。此外,对于学生实验习惯和品行的要求在说明中都有阐述。

——摘编自杜丽斐《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化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化学教育相比,建国初期化学教育的变化。
6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465次组卷 | 4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天津专用)
7 . 如图是画家陆俨少1956年创作的中国画《教妈妈识字》(局部图),描绘了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正在教妈妈识字的场景。下列与该作品相关的重要文件是
A.《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8 . 1951年7月,政务院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原则。此规定旨在
A.发展学生核心素养B.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
C.树立劳动光荣理念D.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2022-05-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金梅生创作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年画,题为《劳动的收获》。该年画可用于研究
A.高等教育的发展B.人民政权的巩固
C.新社会的新风尚D.农业技术的突破
10 . 新中国在1952年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和专业的调整。到1957年调整基本结束时,全国各高校共设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理科21种,文科26种……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新中国此次高校调整旨在
A.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B.创办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C.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调整需要D.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