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56年,毛泽东首次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出明确表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之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
A.是基于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B.强调了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C.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D.纠正了教育领域“左”的错误
2 . 下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A.完善国民教育体系B.开展扫盲教育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发展高等教育
2019-12-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新中国1950年和1965年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年度高等学校中学小学
学校学生学校学生学校学生
195022713.4万3690109万40万2439万
196543467.4万80993(包括61626所农业与职业)1441.8万168.19万11600万

A.职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B.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C.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2019-03-23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教育部从1961-1963年先后三次精简教职工,调整合并学校,压缩办学规模。到1963年,学校数目、在校生数量、教职工人数等均大幅下降。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调整教育领域的“左”倾错误
B.缩小高等教育的规模
C.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D.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这一指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需要
B.科技基础薄弱
C.工业成就巨大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开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7 .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