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标志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 .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着属于各自时代的精神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锡4位乡村秀才的科名之路与废科举后的境遇

丁鹏振16岁负笈入城,19岁中县试;废科举后肄业于南菁书院,时同窗都留学日本,其因家庭因素遂在小学任教员、以及乡议会议长等职。
蒋标少时研求数理化等新学。后风气渐开,以算学、汽学两科中生员。废科举前任高小算学教习、小学校长,后任荣巷女学教员。入民国,以经商为主。
俞霖23岁中生员,后设馆授徒为业;1905年肆业于南菁高等学堂,归乡设改良私塾。入民国,任乡董、县立实业学校教员。
俞家振21岁中生员,1907年肄业于江湾蚕桑学校、苏州政法学堂,任无锡自治筹备参议员。入民国,任县议事会议员、省立育蚕试验分所所长、县公署第四科科长等职。

——据蒋标等《锡金游卓同人自述汇刊》整理

材料二   1949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应着重为工农大众服务。1951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19519月,周恩来向参加京津两市高校教师学习会的3000余名教师作了专题报告,要求知识分子“从民族立场进一步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要为人民服务。195110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全会上特别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废除后中国江南乡村士子的择业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培养知识分子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培养产生的重要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会议认为,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1946~1965年全国中等学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


备注:中等学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工农中学及预科、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附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10-12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4 . 与时俱进的教材改革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历经曲折发展。

时间内容备注
19491956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成分,借助苏联经验,建立新民主主义教育”。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除旧布新,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19571965加强知识教学与劳动教学相结合,缩短学制、精简课程。1960年,人教社按要求,赶编了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把12年学完的内容压缩到10年,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选用。各地开始自编教材。文化教育曲折中前进。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19661976没有统一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科书,各地自编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红色教材,服务于阶级斗争。
19771985重建人教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集中编写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恢复与调整,吸收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教材中的许多谬误内容,具有过渡性。
198619991992年,允许一些地区和单位按大纲初审稿编写教材。为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1996年,人教社编写和修订第七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1999年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重建与创新,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因地制宜,“一纲多本”,编审分离;教材市场化。
1999年~至今“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整、讨论的建议”,增加“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探索与深化,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个性发展”;教材突出基础性、启发性、实践性、时代性、现代性、综合性。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材料,围绕教材改革变化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任何一时段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分别是1949-1957年和1976-1982年中国的畅销书种数比例图,据此可知,中国的畅销书种数变化
A.为新时期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人才B.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021-05-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同年10月,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指出体育事业“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这些规定和主张,表明新中国的体育事业
A.强调一切由政府主导B.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D.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
2021-05-01更新 | 41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7 . 教育事业

材料一 书院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起源于唐代中期,其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于后周。到了宋代,书院作为主要的教育和学木研究机构,开始进入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对宋代深厚人文特质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官学、私学、科举制度及文化学术思想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艳《宋代书院研究》

材料二1949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应着重为工农大众服务。1951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圣本的政治任务”。19519月,周恩来向参加京津两市高校教师学习会的3000余名教师作了专题报告,要求知识分子“从民族立场进一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要为人民服务。195110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全会上特别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迳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培养知识分子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1-04-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9年12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1953年9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
A.扫盲工作的基本完成B.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C.高等教育改革的开始D.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苏联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 着手创办太学。太学教官是五经博士,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学,学生按考试成绩的高低获得一定的官职。汉武帝还下令设立郡国学校,由朝廷统一管辖。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

——摘编自栗洪武、郭向宁《“五经博士”的设置与儒学尊崇地位的形成》

材料二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5年,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校自主权,开放社会力量办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蒋纯焦《新中国70年教育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人建议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教育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10 . 1956年,中共中央借鉴苏联经验实行“特定津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八百多名突出人才,囊括了当时中国“科、教、文、卫”的大部分精英,保证每人每月工资达500元左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从此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B.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打破了西方对华的科技封锁D.国民经济逐渐地恢复和发展
2021-02-04更新 | 35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