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l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时间历史资料
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79年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
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4 . 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本章程所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


材料二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1959年11月4日)。
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从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二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徐从周是在避难所里。我对他说,现若他仍在农村,目击心伤,如何过去?(1959年11月4日)

                                                                              ——顾准《商城日记》节选


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1经济参考报)


(1)据材料一,概括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并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

5 .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4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人民版必修II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的责任制有何作用?
(3)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7 . 下列图片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社会变迁的经典瞬间,对图片影响概括准确的是( )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生产关系性质的转变D.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016-11-27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教材知识讲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核心素养卷-专题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