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赫鲁晓夫后期忽视农业科学所带来的教训,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就强调农业科学“有特殊的意义”。苏联在1966—1970年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为9亿卢布,1971—1975年则为17亿卢布。勃列日涅夫把农业专家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可靠支柱”,鼓励专家担任生产领导。全苏联建立了6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在特别缺乏农业专业人员的东部和非黑土地区也新建了多所高等农业院校。苏联还抓紧对在职农业干部进行专业轮训工作,每年轮训17万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有所优化。

——摘编自陈义初《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

材料二   2001年,中国政府召开“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其中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科技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方向。为了借鉴与学习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先进经验,中国发起并主办了首届“国际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继续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使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十五”以前,中国近80%农业科技人员和投入集中在提高农产品数量方面;“十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已从以提高产量为主,转向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和基础研究能力为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初步优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与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等。

——摘编自吴忠泽《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加强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相比,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不同之处。
2 . 1978年12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以按手印等方式写下包产到户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落实
B.“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C.农民尝试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D.农村大量出现“分田单干”现象
2022-07-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淡化B.土地承包权发生根本变化
C.现代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D.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改革
2021-12-13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0.7%。1985年比例下降到8%。当时我国取得这一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B.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设立了沿海经济特区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1-07-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2年1月1日,温州市首家股份合作企业苍南毛纺厂成立。苍南县钱库区李家车村在筹资创办李家车针织厂的基础上,扩大119股,每股出资600元,改名为苍南毛纺厂。其后其他地方也出现类似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发展B.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启动
C.乡镇企业成为农村改革新动向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终结
6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作出决定,粮食统购价格从1979年夏粮上市的时候起提高20%,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农业机械、化肥等农用工业品销售价格,在1979年和1980年降低10%到15%.这一决定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表明我国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8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 . 肖开文(新牌子的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参与了下图所示的换牌事件,他说:“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左”倾思想仍然存在
B.向阳乡走在对外开放的前列
C.肖开文是保守者的代表
D.农村改革处于深化时期
2019-03-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达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