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我国包产到户制度的最初尝试是在地理位置偏远、生产分散、群众生活非常困难的农村;深圳经济特区的制度试验是在偏居一隅的边陲小镇进行的;企业扩权改革发轫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西南城市成都。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偏远地区成为改革的重点B.改革开放与区域优势结合
C.东部与西部地区协同发展D.大胆创新与稳妥推进并重
2 . 下表列举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说明(     
阶段时期农村土地政策城乡关系背景
1978—1984年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经营性集体土地较少原先严重分割的城乡关系开始松动
1984—2001年经营性集体土地开始增多;集体资产流失和土地问题凸出“土地剪刀差”严重城市成为发展重点,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2001—2012年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促使土地股份合作化;经营性集体土地发展模式多样化统筹城乡发展被作为国家战略,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展开
2012至今经营性集体土地入市进入试点推广阶段;发达地区的乡镇政府开始深度介入集体土地的经营;非经济发达地区借助乡村振兴和农村扶贫进入盘活集体土地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城乡关系持续好转。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A.土地所有权的变革B.经济实力是发展的保障
C.区域差异不断拉大D.政策调整影响发展路径
2024-05-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表,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1980年和2000年农民各项支出占比表
年份吃、穿、住(生存型消费)发展享受型消费
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
1980年87,98%12.02%
2000年70,35%29.65%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C.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下图是反映1978年1月四川省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推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包产到组”改革试点的纪念画。 据此可知,该试点(     
A.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B.确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反映了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9-0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22年中央工作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突出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产量一览表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金元(1100年)
1600年)

1800年)
亩产量
(市斤)
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
总产量
(亿市斤)
205.39591.4415.8889.821749.452385.882340.97

(说明:140/343155/337中划线前面数字为当时北方亩产量,后边为当时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斌、党晓红《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发展趋势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上述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2022-07-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0年,根据国家农业会议精神,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率先行动起来,纷纷创办各种规模的农具、粮油加工、建材、编织、服装等社队工业。这一举措
A.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B.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C.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D.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8 . 1979年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20年的总和。小岗生产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  )
A.人民公社化激发生产积极性B.“大跃进”运动催人奋进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 . 材料   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把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把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但在当时,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来说,的确取得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作用。
2021-12-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上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人规模的劳动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A.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B.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