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变私有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市场经济机制的基本形成
2020-08-0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00次组卷 | 8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云联学校2022-2023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981年与1952年相比,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倍。1981年,全国城乡人均消费水平,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比1952年提高1倍多。这一事实表明
A.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计划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
C.经济政策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D.中国政府成功抑制了物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又颁行《济贫法修正案》,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的救济,对于申请救济的贫困劳工要求他们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这就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社会的济贫制度,不但明确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有工作能力的人不能享受济贫院之外的救助,接受救济的穷人的生活标准必须低于自立劳动者的生活标准,而且建立了全国一致性的贫民处置方法,并向每一位居民土地所有者征收济贫税。在此基础上,1847年,英国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统一监督各联合济贫区的工作,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监督地方事务,包括济贫工作。

——摘编自汪洪涛《英国济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1978—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单位:%)

分组年份
19781980198319841985
500元以上0.01.611.918.222.3
300—500元2.411.534.538.639.8
200—300元15.025.332.929.225.6
150—200元17.627.113.19.47.9
150元以下65.034.57.64.64.4
合计100100100100100

——摘编自程承坪等《新中国70年扶贫历程、特色、意义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修正《济贫法》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英国进一步完善《济贫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1978—1985年扶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和现代中国处理贫困问题的异同。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根据材料一,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 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6 .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与这些民谣最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八字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8 .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9 . 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视察,听到如下汇报:“……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迅猛发展社、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汇报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B.人民公社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单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
D.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10 . 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2832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