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观察下表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新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表
A.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结构
C.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实现D.现代企业制度开始确立
2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摘自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13年俄国的粮食产量是7.65万吨,到1920年,下降为4.519万吨。面对严峻的形势,俄国在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认为“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这有巨大的意义。”

材料三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农村出现的这种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有重大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汉代哪些耕作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20年俄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指出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哪个地方的农民自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尝试?概括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
2020-12-20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浦江、新昌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学者常修泽曾说:“值得深思的是,同一时间,1978年;两个地点:一个北京,一个凤阳——虽然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作者旨在说明改革开放是
A.多元力量共同推进B.不同地区同时展开
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自下而上开展的
2020-12-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间,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1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哪些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2020-12-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有人认为:“1980年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过程中的重要年份。”下列事件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
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④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⑤全国人大第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
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这得益于
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广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③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国家废除农业税鼓励粮食生产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做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俄的余粮收集制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8 . 阅读1978~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状况与相对比率变动如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重心B.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C.计划经济束缚了农村发展D.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
9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10 . 潘桂山是湖北省大冶县木栏村(现属铁山区)村民,在他家里,保存着从1982年到2018年的8本家庭账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之前一直过的是集体生活,每年靠工分分点粮食,家庭账本上能记的主要是工分。1981年分田到户后,潘桂山和妻子才有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收入,这笔收入还是靠卖菜所得。到了1984年,潘桂山一家每个月都有进账:元月份农副业收入71.72元、2月份收入92.43元、3月份收入88.79元年下来,收入达到952.17元。1987年账本记录支出更详细:214号付铁山早餐款0.80元、328号付肉一斤1.8元、329号付火柴100.26元、331号付白酒一斤0.96元。

1993年,潘桂山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发展蔬菜生产,修建村级公路,带头创办企业,带领村民致富,木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在1998年的家庭账本里,除了日常饮食开销外,还记有煤气一坛50元、大哥大费63.36元、电话费151.59元……。这一年,潘桂山的家庭年收入超过了7万元。到2012年时,潘桂山全家总收入超过了12万元。

——据汪涛《36年家庭账本记录时代变迁》(《东楚晚报》2018116


(1)根据材料概括1982年以来潘桂山家庭收支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潘桂山及其家庭账本反映的中国时代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