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生产的粮食大部分产自黄河以南(包括黄淮海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南方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贡献率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B.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C.南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D.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
2024-05-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一份某村支书一天的工作记录笔记(部分)

84年5月15日1天
召开村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
参加人员:
张明德(√)、王永(√)、刘良(√)、高文(√)
会议中心是培训“县、乡换届选举”骨干。开始学习了上级发来的“选举法规选论”的部分材料。学习了茨营子乡1984年5月县、乡换届选举工作方案。

然后讨论:
(1)选举领导小组怎么成立?
组长:张明德
副组长:王永
(2)填写承包土地使用证如何搞?
由刘艮、崔玉海负责,在5月底前完成。
(3)乡分配育苗任务:油松10亩,白榆3亩,封山育林1000亩,怎么办?
(4)张家口日报社寄来“农家科技专刊”两期,每期120份,怎么发?
(5)村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如何分工?
张明德:抓村支书的全面工作。重点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的管理,抓报纸的管理,贫协工作。
崔玉海;秘书,会计,统计,民事调解
(6)乡规民约如何修订?
对王永起草的乡规民约,已原则通过。修订后,在社员大会上宣布。

(12)文化室到底怎么建?
仍按以前会议定的东房两间,抓紧整修。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为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下,1978至1997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90年

1997年

平均收入(元)

133.6

191.3

355.3

686.3

2090.1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B.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平衡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农村经营方式走向多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79年,福建晋江陈埭镇林士秋在海外姐姐的建议和帮助下,联合14位家有侨汇的村民集资近3万元,从国有鞋厂中请来师傅指导村民,建立晋江第一家民办企业。企业当年就创造了160%的利润,同时带动晋江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波创业潮。这反映(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B.华侨成为乡镇企业的主体
C.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024-05-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5 . 1978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四川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儿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零碎地解决不行,要统一考虑。”这一论述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不强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市场经济理论发生了重大改变D.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2024-05-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6 . 1980年1月,国家农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在生产关系、生产队规模上“稳定”下来,“不要变动”,但对自发搞包产到户的行为,“应当热情帮助搞好生产,积极引导他们努力保持并且逐渐增加统一经营的因素”。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人民公社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共识D.“左”倾思想影响改革开放历程
2024-04-3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减轻社员的负担,落实按劳分配政策。1977年底,甘肃省委规定允许对农作物采取定额管理,包工到作业组的做法。1978年2月,四川省委制定《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取消不准农民搞家庭副业、农民自销多余产品的禁令。这说明(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②关于八字方针的调整得到了落实
③农业农村农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大事             ④全面农村改革前多地进行了探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某地不同时期流行的顺口溜。顺口溜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过去现在
家有两行必有一荒七种八养九行档
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一工一农吃穿不穷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远离家门,敢出国门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年几个样,季季换新花样
A.土地所有制的改变B.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C.国企改革逐步推进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1979年起,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提高了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等18种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对超购部分再加价50%。同时,恢复了对粮食、油料的议价收购,在市场上开展议购议销。1983年和1984年国家又放宽了议购议销商品的范围,下放一些农产品的价格管理权限。这一政策调整(     
A.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状况B.实现了农产品的自由流通
C.促进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2024-04-23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一)-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为1978—1985年中国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表(单位:元)。这一变化得益于(       

年份

纯收入合计

基本收入

劳动者报酬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1978

133.57

124.05

88.26

35.79

9.52

1979

160.17

144.67

100.67

44.00

15.50

1980

191.33

168.93

106.38

62.55

22.40

1981

223.44

201.90

117.38

84.52

21.54

1982

270.11

245.65

142.85

102.80

24.46

1983

309.77

285.21

53.86

231.35

24.56

1984

355.33

328.15

63.64

264.51

27.18

1985

397.60

367.69

71.71

295.98

29.91

A.家庭承包经营的推广B.乡村治理体制的建立
C.农产品市场全面放开D.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2024-04-23更新 | 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