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2012年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

阶段政策
1949197819491956年:从城乡互助到发展城市工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根本方针。从1953年开始,中共中央确立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打破了“城乡互助”关系,转向“农业养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
19571978年:农村支持城市,城乡二元制度的巩固与加强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首次提出“严格户籍管理”。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居民户口区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并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
1978201219792002年:城乡二元体制逐步“破冰”1985年,《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逐步改革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
20032012年: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2004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论断,提出现阶段要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发展战略

——摘编自年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战略的演进特征及其内在机理》

请任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城乡关系”,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完整,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论及工业化时指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他还指出“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

——摘编自王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工业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突出的独特性、创新性和超越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共同体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做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提供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共建共赢为理念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陈茂林《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1)指出材料一中“工业化”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处。
2024-04-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

——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

——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
2024-04-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安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统计,1983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持续5—6年的高增长。其中,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4年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水平大幅度增加。据此可知当时
A.改革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B.经济发展符合改革步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见成效D.对外开放促进作用突出
2024-04-17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1978—1985年中国第二、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拉动的变化情况。推动转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D.“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6 . 下图为1978年—2017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体现出湖南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B.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
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D.展现了湖南经济的相对领先地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在土地是最大最重要财富的远古社会,这是何等重大的转变。土地私有,失去了按血缘分封各级贵族的经济基础,邦国消亡,立郡县就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郡县不是封邦,而是直属中央、完全听命于中央,由中央直接委任、撤换地方郡守县令的地方政权。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据杨百胜《商鞅变法法理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封建国家确立赋役制度的基础。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租庸调这一地租形态的实现,是由口分田和永业田的生产物共同来完成的。口分田出租,永业田则是庸调之所出。与均田制配套的府兵制,就是获得官府授予土地的百姓,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发生战争时就从军打仗,参战的武器和战马自备。这样,既保证了兵源,又减轻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均田制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也把唐王朝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埏等《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的一处偏僻乡村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实验。由于不甘贫困,十八户村民达成了协议,他们分田到户,共同享有资源。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他们相互约定,在收获的粮食中,给国家上缴他们应该缴纳的配额,多余的则可以由每个家庭自己销售并保留收益。……这种做法后来被称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个小小的实验,让每一户家庭都有权种植自己的粮食和蔬菜,并深深地改变了中国。

——摘编自【美】龙安志《大开放:美国人亲历中国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有关“土地”的措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重大的转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均田制”推行的历史时段,并分析均田制如何“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个小小的实验”的具体做法,并简述它“是一个伟大的壮举”的理由。
2024-04-10更新 | 20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和各行各业能手的专长,组织他们参加社队企业和各种集体副业生产;少数要求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以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与生产队签订合同,持证外出劳动和经营。这一政策(     
A.促进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
B.对“大跃进”中“左”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C.说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024-04-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反映的是1978-1984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缩小B.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17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