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1 .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中国邮票在140余年的历史中,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见证了我国百年的发展历程。以下是展现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邮票,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小岗大包干                                      ②厦门                                 ③中共十二大                       ④加入世贸
A.①率先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②是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C.③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④使中国掌握国际贸易主导权
2024-04-08更新 | 23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3年初,中共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对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是完全必要的,但品种不宜过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农产品,继续实行统购派购;对农民完成统购派购任务后的产品和非统购派购产品,应当允许多渠道经营。该规定(     
A.表明农村深受商品经济冲击B.推进了农业的规模集约经营
C.赋予农民一定的经营自主权D.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3 . 20世纪80年代初,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现象在中国农村涌现。这些现象的出现(     
A.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B.表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说明市场经济已成社会共识D.反映农村经济活力的增强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195011月,中共南阳地委、南阳专员公署决定建立行政区合作总社。到1951年底,初步形成了上下相连、纵横交错的供销合作商业网络。

19511954年南阳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愈益繁荣,但是供销合作社却越来越衰败,在国家的指导下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不断进行,专业合作社不断建立,为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19941998年南阳供销社系统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表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综合服务站(个)

62

110

150

193

193

庄稼医院(个)

13

13

21

44

44

机防队(个)

7

7

13

14

14

专业合作社(个)

1

2

5

14

39

科技示范田(亩)

13961

28169

25000

25000

——摘编自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初期南阳供销社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其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2)材料对我们了解改革开放历程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迁移的现象十分常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人口迁移概况统计表

时间概况
19531957东部地区人口向东北、西北边疆地区迁移。从各省人口净迁移来看,19531957年,作为当时全国重要人口迁入地的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净迁入人口规模均超过100万人。其中,黑龙江省仅19541957年就净迁入112.8万人。
19581960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总数几乎每年都在1000万人以上,1958年甚至达到3200万人;人口总迁移率超过9.0%,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强度的最高峰。
196119651961年,国家要求1957年以前来自农村的职工,凡是能够回乡的动员回乡。短短数年,中国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人口迁移就完成了一个由农村迁向城市又转变为由城市返迁农村的“U”形迁移周期。1962年到1966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累计达129万人。
1966198319661978年,受户籍制度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人口迁移处于低潮期。
1978198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向当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转移。这一阶段人口迁移仍主要延续改革开放前的趋势,年迁移量大致保持在1400万~2300万人。
1984200019841993年,人口主要向小城镇迁移流动逐步发展到向各级城市甚至东部大城市迁移流动,其迁移流动规模及强度也呈渐趋扩大、增强态势。这一时期,省际自发迁移人数也大致由120万增加到320万,迁移率由1%左右上升到2.5%以上。1995年总迁移人口大致为1300多万人,省际迁移人口为350多万,2000年二者分别增加到3200多万人和1000多万人,分别增长了约1.89倍和2.41倍。

——整理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
(2)阅读材料,以“人口与时代”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04-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

劝用国货歌诸位同胞,大家记好,中国国耻,二十一条
提倡国货,经济绝交,雪耻妙法,没有再好。洋货虽丽,损坏甚早,国货虽粗,久用不了。
同胞苏醒,钱勿外抛、抵制外货,立志坚固

1915年河南某中学生创作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康社会的现实样板。此后,政策进一步趋向积极。1984年,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四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独特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乡镇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某些产品,国营企业生产亏损,乡镇企业生产却能盈利,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1987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

——摘编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材料二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的认识,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背景及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以上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4-01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的那个冬夜,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挤在一间低矮残破的茅草屋里,“秘密”召开关系到全村命运的会议。最后,村民冒极大的政治风险摁下了鲜红的手印或盖上了印章,搞起了“大包干”。(见图七《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作为惟一团体入选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时代在不断变化,“小岗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而其不变的惟有“改革”二字,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这40年小岗在不断改革中走向“不惑”。

——《中华儿女人物观察》2019.1.14


材料二       为国家一级文物:告别田赋鼎

该鼎由河北灵寿县农民王三妮自铸,铜鼎铭文共560字,记农业税废止事,铭文最后写道: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图文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3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改革开放以后,劳动者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巧干实干的智慧;不仅仅要带来政治效益,更要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高效率的经济效益。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支柱,他们的实践是党的决策的基础。他鼓励人们敢想、敢闯、敢试,让人民群众在这场伟大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闯出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他支持和肯定安徽农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劳动在改革开放前后所起的作用,并指出“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依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劳动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并略述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4-03-29更新 | 193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率比较》(表)可知(       

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单位:元/人

年份


项目

1980

1985

1987

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

869.6

1138.2

1486.0

农村工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

2800.7

5863.7

10207.0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8》资料计算。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中国现代农业潜力开始得到释放
C.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改革
2024-03-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