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到1978年底,全国大约有各类社队企业152.4万家,社队企业收入为431.4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7%,安置农村劳动力2826.5万人。这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B.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C.农村产业结构有所突破D.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为增加
2024-02-27更新 | 11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9—1978年,除了通过招工、参军、上学等国家认可的户口迁移途径实现“农转非”以外,农民试图“跳出农门”十分困难。1984年,国家要求各地政府支持符合特定条件的农民进城镇从事工商业,给予他们常住户口。这反映出(     
A.国家取消了户籍管理制度B.城市化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C.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D.劳动力供需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2024-02-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设立农村商业网点。供销合作社的这些举措(     
A.解决了产销之间的矛盾B.利于培育市场经济意识
C.发展了计划经济新的模式D.满足了社会大众消费需求
4 . 针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出现,1978-1980年国家环境政策的关注点是农药残留,污水灌溉等问题.1981-1989年国家环境治理政策的关注点调整为企业“三废”排放等问题。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关注点的变化(     
A.说明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向城市B.侧面反映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C.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弊端D.体现政府对乡村环境的关注
2024-02-23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生计模式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收入最大化”的外出务工生计模式;90年代,代际分工(老人务农子女务工)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21世纪初,“体面进城”的新生代留城生计模式。这三种“生计模式” (     
A.造成了农民收入显著下降B.反映产业结构变革的深化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形成D.导致了城乡二元体制固化
6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出现了“第一村”,如山西省靠办暖气片厂发家致富的“第一村”赵家堡;陕西省办砖厂和石料加工厂的“第一村”袁家村;河南省的南街村则创办了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厂。这类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B.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C.政企分开的原则得到贯彻D.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2024-02-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中又明确提出: “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若干年要继续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进口。各级人民政府应在粮食供求平衡的条件内,在一些适宜发展经济作物的地区,计划减少粮田面积”。此举意在(     
A.激发农村经济活力B.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
C.拓展对外开放领域D.推动粮食生产市场化
2024-02-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武邑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9年,四川广汉向阳公社成立工业公司,对社办企业实行集资联办,选举、聘请干部,经济效益与生产经营直接挂钩。这一举措(     
A.丰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B.为国企改革积累了经验
C.事实上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D.协调了当地的产业结构
2024-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城镇劳动就业的根本途径是: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实行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安排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这一方针旨在(     
A.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出路B.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优势促进发展
C.全力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搞活经济
2024-02-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80年代,农民生产出来的食品、服装以及自行车等,无法进入国营流通体系,于是就在农村或城乡接合地带自建各种专业性的交易场所,它们大多没有经过政府审批,经常遭到驱逐和没收。由此可知,当时(     
A.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的问题积重难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