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1978年与1986年部分经济数据的对比,这一变化得益于

A.农轻重的协调发展B.改革的逐步深化
C.城乡差距逐步缩小D.市场经济的调节
2020-04-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Ⅰ卷) 历史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要,特别是不能吸纳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说明我国这一时期(       
A.需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B.经济体制改革陷瓶颈期
C.发展乡镇企业的必要性D.需要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3 . 如表是我国1976—1982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土地所有制的变更
C.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D.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 .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规定
A.反映出我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B.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D.维护人民公社经营自主权
2019-10-07更新 | 612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6 .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进城打工
D.发展乡镇企业
7 . 1978年后,“包产到户”的农村责任制被不断修改提法,表述由开始的“不准”“不许”到“不要”再到“有条件的允许”,最后才以其合法性推向全国。这说明,农村经济改革
A.曾一度遭到农民的抵制
B.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
C.注重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D.配合了城市经济的改革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怎样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9 .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该文件的内容可能是
A.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B.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社员的家庭副业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D.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10 . 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道:“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B.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C.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2018-07-02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