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的相关举措,属于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 . 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3 .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时,人们议论纷纷,一些人感叹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农也要回来啦”。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
A.当时大多数农民衷心拥护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B.担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C.没有认识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属于集体
D.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仍旧根深蒂固,束缚人们的思想
2016-12-12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6-12-12更新 | 1186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C.不被民众认可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6 .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绝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
7 .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
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8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 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9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人民公社化的进步最主要的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0 .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 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 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 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016-11-18更新 | 86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