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9-08-09更新 | 142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2 .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小岗村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3 .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C.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4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农业受到进一步打击。如果以196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0的话,1928年这一指数为64.8,1932年只有29.5,其中谷物和牲畜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63%和56%。农场主的现金收入也从1929年的113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47.5亿美元,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8亿美元,分别下降了58%和67%。到1930年负债农场达25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38.5%。

——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

材料二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农业方面缓解危机的措施及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农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在农业建设中应吸取哪些经验。
2019-07-16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测试历史试题
5 . 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城市
B.农村
C.广大内地
D.沿海地区
2019-07-13更新 | 20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情调研(一)历史试题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企业
2019-07-11更新 | 12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可以形容为“江山依旧,旧貌犹存”。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未给小岗村带来任何变化
B.小岗村的落后在于比其他明星村改革得要晚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
D.沈浩反对分田到户,要求恢复农业集体化的模式
8 . 2018年是我国探索经济体制改革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到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材料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4)根据上选材料,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9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材料中的“探路”首先在哪两个省开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2019-06-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新中国粮食产量统计图(1949—1990)1978年后粮食产量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环境的改善
B.农业科技的进步
C.生产关系的调整
D.所有制根本变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