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2 .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 .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019-01-30更新 | 2277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其中与“选饭吃”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
5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2019-01-30更新 | 875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B.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C.“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8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乡镇组织改变为公社
2018-10-10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该文件的内容可能是
A.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B.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社员的家庭副业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D.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10 . 下面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这一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处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