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 .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2018-01-11更新 | 181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影响是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完善了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彻底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
2018-01-06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据此判断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
B.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
C.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
D.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
2017-10-07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6 .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会上明确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这一决定
A.改变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B.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清除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左”倾思想
D.丧失了集体劳动和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7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8 . 2015年7月8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拿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标志着该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意味着
A.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B.市场经济体制在小岗村已经确立
C.这18户农民已经拥有土地所有权并可以进行土地买卖
D.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9 . 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城市化进程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10 .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