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 2.5 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30.7%。198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了 1.25 亿人,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下降到 14.8%。当时我国取得这一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B.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
C.设立了沿海经济特区D.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24次组卷 | 81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又颁行《济贫法修正案》,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的救济,对于申请救济的贫困劳工要求他们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这就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社会的济贫制度,不但明确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有工作能力的人不能享受济贫院之外的救助,接受救济的穷人的生活标准必须低于自立劳动者的生活标准,而且建立了全国一致性的贫民处置方法,并向每一位居民土地所有者征收济贫税。在此基础上,1847年,英国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统一监督各联合济贫区的工作,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监督地方事务,包括济贫工作。

——摘编自汪洪涛《英国济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1978—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单位:%)

分组年份
19781980198319841985
500元以上0.01.611.918.222.3
300—500元2.411.534.538.639.8
200—300元15.025.332.929.225.6
150—200元17.627.113.19.47.9
150元以下65.034.57.64.64.4
合计100100100100100

——摘编自程承坪等《新中国70年扶贫历程、特色、意义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修正《济贫法》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英国进一步完善《济贫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1978—1985年扶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和现代中国处理贫困问题的异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工业革命开始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采取圈地运动来发展资本主义农业,而是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实行移民垦殖的“美国道路”。1862年林肯政府的“宅地法”大约使六十万户农户无偿得到了八千万英亩的土地,农庄总数由1860年的二百万个增加到1900年的五百七十三万七千个。为了改变落后面目,美国通过政府资助、农业教育和农业展览等方式,掀起改革农具的热潮。南北战争后,又开展科学种田、改良土壤、引进良种、使用化肥、防治病虫害,并发明了蒸汽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开初,一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仅够糊口,1860年提高到能满足4.5人的需要,到1900年就能满足7.67人的需要,人均粮食产量约二千斤左右。

——据戴志先《十九世纪的美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著地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农户与市场间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经常出现农产品“买难卖难“,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1993年,山东潍坊市正式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约60%,带动农户数量占全部农户数量的40%以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地域已从沿海扩展到了中西部地区,由养殖业扩展到了种植业、林果业、水产业等。

——据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一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美国农业取得大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5 . 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2%上升到1991年的59.2%。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1985年的64.5%下降到1990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相应由35.1%上升到39.7%。这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8 . 为解决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问题,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用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后,国家又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表明
A.统购统销政策不合时宜
B.经济改革更关注市场的作用
C.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9 . 下列图片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写照。这些图片反映出

A.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
B.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
C.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0 . 下列诗词歌谣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推倒三山黎庶悦,中华崛起翻新页。
②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油大增产。
③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A.②③①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