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两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华书店,由中央出版发行部(后又改为中央出版局)领导。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则代表政府工作,并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委,负责文化工作。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延安新哲学研究会、政治经济学研究会、鲁迅研究会、延安电影团等各种文化团体也相继成立。中央党校与马列研究院(后改为中央研究院)也建立起来,分别负责干部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此外还成立了著名的鲁迅艺术学院,高举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帜,促进文化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

材料二   1988年,我国正式提出“文化市场”概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课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开始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至20129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6950家,核销事业编制29.4万个;全国有580家出版社,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党刊发行单位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全国2103家有改革任务的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有2093家完成改革任务;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有3041种完成改制任务。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开展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抗战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8年至2012年我国文化建设的国内背景和主要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迁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了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1982年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0月,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据统计,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摘编自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催生了城市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1979—1992年,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26.9%。1978—1999年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至30.89%。2000年以后,政府逐步放宽并改善农民工的进城条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平等共享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据统计,2000—-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50%下降到27.7%,城镇化水平提高至57.35%。1978—2016年,中国年均劳动力利用效率提升15.6%,并且提升幅度在逐年增大。

——摘编自张广胜、田洲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城市化率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但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工业城镇有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1860年,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但是,随着英国城市迅速的发展逐渐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突显。富人区的富丽堂皇、幽雅舒适和贫民区的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形成鲜明的对照。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和霍乱经常发生,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改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苏州太仓市的农民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1996年,太仓市的乡镇企业又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逐渐形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

——改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乡镇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330日)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后至”文革”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进行有益探索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
2021-09-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1979年26.632.141.3
1980年27.234.338.5
1981年28.836.734.5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5-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中“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③、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形成差异的原因。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

阶段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

阶段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2018-03-10更新 | 35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