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摘编自《中国经济年鉴》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二中历史现象产生的政策性原因。
2024-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农村改革向全省推进,安徽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其道路如何走?既然改革能在农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那么城市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一度时期,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在城市中普遍推广。自从农民有了多余农产品,自主交换也随之而来。1979年国家首先松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大幅度地提高了18种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幅度达22.1%。1983年国家规定农民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后可多渠道经营,价格由双方议定,也即市场价格。自此展开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我国劳动力开始向非产业转移,谋求创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接着是成亿计的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这些都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由此而出现,前后达30年之久,至今还没有结束。

——摘编自孙自铎《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贡献》

材料二   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弹性的解释体系”,是与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承认收入差异性以及更重视价格配置资源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这些观念对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和1999年宪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导意义。40年来,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以制度的局部创新和地域的局部开放为突破口的改革模式,在旧有的传统体制尚未彻底消失的前提下进行新体制的尝试。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融合的特征。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总体上无疑是渐进式的,具有试错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

——摘编自王曙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完善过程遵循的内在逻辑。
(3)如果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在农村,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村社队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实行并逐步完善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城市初期的改革主要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润留成,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1984年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成为改革的方向;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初步建立以税收、利率为杠杆调节市场的机制等。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19641982年),实施新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在坚持集中计划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利用价格、信贷、奖金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改善管理;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支持发展个人副业等。……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规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经济改革的相似点。
2022-04-2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都是工人不超过五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摘编自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联邦德国私有化的主要程序是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范围、程序和出卖企业私有化收入的使用途径。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

在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革为国家和私人合资企业后,德国在7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

1970年联邦经济活动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1.26%,到1977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为0.34%。

——摘编自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

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

——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震最先抡起改革“三板斧”。第一板斧瞄准军工体制:王震首先提出“财务包干”,即规定各部每年上交国家一定的利润,对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利润包干”,超过部分留给部门和企业用于更新改造民用产品。第二板斧是首创军品出口,提倡对外开放:他率先打破“我们不做军火商”的禁锢,扩大我国军品出口。他又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求国防工业各部门加强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合作。第三板斧率先向沿海“经济特区”进军:197912月他亲自到深圳进行实地考察,后军工各部各大公司抽出精兵强将登陆深圳,使深圳特区迅速有了第一批国有大项目作为腾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王震和这批军工人被誉为特区第一批“拓荒牛”。

——摘编自孙兴盛《改革开放之初的王震》


(1)根据材料,概括王震军工企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震军工企业改革的作用。
2021-01-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弟子规》总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理解康德“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

材料三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某同学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说明写作的要点。
题目: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示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集中的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裂求。

材料一   秦朝严厉处置商人,加请戍。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然乘车”惠帝、高后“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并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武帝时出告缗令,打击富商大货,实则兼及中等商人。哀帝时重中商贾不得为吏,“犯者以律论”,东汉亦如此,桓谭说:“锢商货不得宜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摘编自郑学檬等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

材料二   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同年11月,全国工商会议委求“早日颁布新律,以俾商人有所遵行,俾全国现有之商务得以保障,将来之商务得以振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的规定,工艺物品及方法的发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从而既有利于促进发明与创新,又在事实上取消了前清时期设厂的所谓垄断“专利”权,有利于鼓励竞争。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三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的示范收获非常显著,许多地方自行推广试点企业的作法和四川省的经验。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扩大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5个文件,并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试点。

——摘编自郭德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期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