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摘编自《浅析辛亥革命》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更重要的是这一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简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革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现的根本性变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

——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1978年,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分田承包。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4年10月,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992年底,党的十四大召开。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我国改革的三个阶段(不能照抄原文),并分析影响改革历程的原因。

材料二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是进入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俄共八大党纲》(1918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影响》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苏联(俄)历史上三次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苏两国改革不同结局及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棉花产业为“工业史上无可比拟的奇观”,要比研究“战争与王朝”更值得“让学者们费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棉花历史大事记十二世纪,欧洲的意大利开始种植棉花;1125年,十字军东侵后原棉进口到西欧。

十四世纪,棉花已经在中国广泛种植;1375年前后,德意志南部棉花产业形成。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印度东印度公司成立;1607年,英国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

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贩卖到了美洲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1760年,英国出口的棉布占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到18世纪末比例增加到三分之二。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至1815年,约1.5亿英镑的棉纺织品出口。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棉花价格暴政,引发全球性恐慌。

1920年,日本进口棉花超过10亿磅,主要从印度和美国进口。

二十世纪60年代,大多数原棉出自亚洲和苏联。

二十世纪末,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中心。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请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的历史大事记,提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以农村、市镇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手工棉纺织逐渐成为上海地区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无论东部产棉区,还是西部产粮区,普遍盛行手工棉纺织。有资料表明,明万历年间上海县30万城乡人口中,大约有20万人从事手工棉纺织者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据估计,如果以现今上海地区范围为,其棉布年生产量,明后期大致在3000万——3500万匹,清中叶可能达到4500万——5000万匹。明中后叶上海棉布的国内市场已经北至九边、山陕、京师,南到江广、滇路、闽粤,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摘编自张忠民《区域发展与经济支柱产业:以明清上海地区为例》

材料二 光绪初年的《嘉定县志》载,“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署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

——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

材料三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国有纺织企业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和战略转型。上海纺织集团通过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集成优势、锐意创新,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科技为先导,品牌营销和进出口贸易为支撑,以纺织先进制业和时尚产业为核心,拥有较完整的纺织服产业链、集贸科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国,跨国企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作为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经过创新转型,上海纺织集团拥有了多个“第一”、“唯一”和“领先”。

——摘编自严伟勇《上海纺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纺织集团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0-06-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强调:“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马修斯发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他说:“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日本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也对中国企业的落后感到惊讶,他举例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   今日国企与老国企不同,已发生质变: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已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

——摘编自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在当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今日国企非昔日国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国企改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以来我国春节代表性年货一览表


时间地点代表性年货

1978年
洛河故县水库
(有实力的单位)
每个职工分配到:精粉5斤、大米3斤、花生米10斤、大肉6斤、鸡蛋3斤、核桃5斤、苹果20斤、烟1条、酒I瓶、白糖0.5斤、水果糖0.5斤。

1982年

江苏泰州
凭票供应:有粮票、布票、肉票。
卷烟供应证券、食糖供应证券、水产品供应证券等。
定量供应:曲酒每户一斤。
1990年全国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
2000年
北上广、西安、成都、武汉等旅游消费、电脑、保健品等。出现几百家电子商务网站。

2016年

全国
2016阿里巴巴年货节:贵州辣椒酱5小时卖出8万瓶、大别山黑猪肉9小时卖掉2吨、苏北土鸡蛋21卜时卖掉3万枚、洛川苹果11小时卖掉18万斤……有的土货还卖到了香港,甚至走出了国门。
电影票、汽车、手机、智能手环等。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表能够反映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的春节年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9-04-22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全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

——摘编白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12月18日,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了一份合同,获准向中国出售第--批瓶装可口可乐在新中国成立后绝迹了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12月19 日,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宣布,中国将历史性地引进3架波音747客机。……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知名外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和咨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国外企业与苏联引进外国技术援助和咨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不同的结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