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84年,西方媒体这样评价中国:“这是共产党执政中国以来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上开放了半个中国。”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放上海浦东新区D.设立海南全省为经济特区
2 .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2年,湖北省汽车集团公司与美国俄亥俄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经营湖北派克密封件厂,实现了湖北外商投资企业零的突破。1983年,武汉柴油机厂为学习西方先进管理企业经验,聘请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担任厂长,开创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先河。这些举措反映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 . 1992年以来,国家建立了15个保税区,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经济活力。据此可知,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启B.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D.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4 . 198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下图中深圳位于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于受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海关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西方列强对我国进出口税规定了“值百抽五”的统一低税率,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物价上涨,“值百抽五”的税率虽经四度修订,但实际税率仍未达到3%,即使在1901年《辛丑条约》对税则进行修订后的最初几年里,也从未超过4%。

材料三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低关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6 . 孙中山先生曾感慨:“如果浦东发展到浦西的水平,那中国就不得了了。”如今,浦东已成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新城,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党和政府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开始于
A.1978年
B.1984年
C.1990年
D.2001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