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80—2010年深圳、珠海等城市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B.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富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19792018年接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居世界第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自我完善D.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三   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际上面临怎样的不利局面?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中取得的外交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概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7年底,迟福林成为第一个到海南的中央下派干部。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初,他充当了市场经济和股份制改革的“研究者”“设计者”,推动了大特区的快速发展。1991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迟福林作为主创者,探索“官方背景、民间机构”的体制创新路子;1992年,全国股份制培训班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培训班学员“成为全国股份制改革的一、二期‘黄埔军校生’” ,该院成为影响海内外改革研究的机构。从“特别关税区”到“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多项重大战略决策,都与迟福林有关,他提出的许多前瞻性设想都在逐步实现。到2018年,海南GDP达4940.7亿元,较1987年增长了70多倍。

——摘编自刘宁《迟福林:为改革开放书写“思想文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迟福林在海南改革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迟福林在海南改革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8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对稳定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日益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行动,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摘编自齐玉《积极促进国际减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分别概括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重大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指出中国为应对当今世界大变局所做的贡献,并说明中国能做出这些贡献的主要原因。
2024-02-24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环境跟苏联成立时相似,而且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林捷燕、杨近平《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转变,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轻工业的迅速增长,使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丰富,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已由1980年的75.8万个增加到756.4万个。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出口贸易。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同。
2024-02-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81年9月,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上登载了一份招聘启事,应聘者须有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背景,并具有初等英语基础。应聘成功者可获得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培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后,粤海关一口通商,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关税总额达84543379万两,年均1000多万两,较乾隆二十二年前关税增加了10倍以上,对外贸易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广东城西南的十三行街“为西洋诸国贸易之所”。广州城“人民富庶,埒于苏杭”,珠江“绕城东南入于大海”。

鸦片战争后,广州港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化的港口。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

——据《清代海陆丝路进一步延伸——陆海交接与广州十三行兴盛》整理

材料二   1978年年底,中国内地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一德路开业;1980年10月,高第街成为全国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1981年4月开业的广州友谊超级商场,是中国第一家超级商场1987年,广州首次将市场的概念引进了就业制度,举办了全国首个劳务集市1987年11月25,全国第一家地方性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

——摘自《聚焦广州|近百项全国“第一”!改革开放40年,细数广州“威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并简析近代广州外贸中心地位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1987年广州经济领域突破性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取得这些“突破性发展”的时代背景。
2024-01-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1988-199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的折线图(单位:亿美元)。这主要反映了中国(       
A.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向城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C.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D.对外贸易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由此深圳经济特区诞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场调节的管理体制探索B.新时期宪法修改精神落实
C.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提出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24-01-01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