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新增)所属国家(区域)
14世纪中叶—16世纪末佛罗伦萨意大利
17世纪—18世纪后期阿姆斯特丹荷兰
18世纪后期—20世纪四十年代伦敦英国
20世纪四十年代—20世纪七十年代初纽约美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京、新加坡、香港亚太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深圳等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

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围绕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演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2024-06-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影响
1978年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②”重大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12月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主题。
(3)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经验。
2024-05-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2000——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这可以用来说明(     
项目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年
进出口总额4 742.95 096.56 207.78 512.111 547.4
出口总额2 492.02 661.03 256.04 383.75 933.6
进口总额2 250.92 435.52 951.74 128.45 613.8
顺差241.1225.5304.3255.3319.8
A.“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C.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D.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创作或流行时间歌曲经典歌词
20世纪50年代《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履,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1994《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浪春潮,正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008《北京欢迎你》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
请以“时代和旋律”为题,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向也向全方位转变。“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所需大量物资因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封锁”很难获得,急需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此外,由于国内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国营进出口企业面临建立海外业务联系的新课题。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首届广交会成功创办,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新中国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

——摘编自孟红《追溯广交会二三事》等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广东迈出较大的步子。谷牧回忆道: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根据本省邻近港澳、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悠久、祖居于粤的海外的华侨和华人为数众多等特点,对举办出口加工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论证,并在领导层中形成了一致意见。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并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交会创办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在对外开放中首先“迈出较大步子”的有利条件。
2024-02-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仁堂”商标


       
                 北京同仁堂

材料二   北京同仁堂大事记

时间事件
15世纪初乐良才由宁波迁到北京,以铃医(即走方郎中)走街串巷行医卖药。
17世纪初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建立同仁堂药铺,编著《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簿》和《同仁堂药目》。
1723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
1900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同仁堂铺面房被烧。
1950同仁堂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捐献旧人民币6亿9千万元。
1953年底同仁堂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
1954同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57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建立。

——摘编自《同仁堂史》

材料三   截至目前,同仁堂的境外门店有160余家,涉及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辐射28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全球门店,同仁堂已为全球约5000万人送去了中式健康解决方案,并在上亿人群中推广了中医药文化。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托国际化发展“四步走”战略,历时30年,以十年一台阶的跃升节奏,把中医药文化逐步传播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主要国家,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

——引自2023.12.5新华社《瞭望|同仁堂携中医药登上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同仁堂”商标中的文化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同仁堂在服务对象、企业性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同仁堂发展历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启示。
2024-01-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环境跟苏联成立时相似,而且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林捷燕、杨近平《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转变,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轻工业的迅速增长,使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丰富,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已由1980年的75.8万个增加到756.4万个。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出口贸易。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世纪70年代以前,“稻作起源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印度”的观点在世界农业起源研究领域长期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者在以下遗址中分别发现了栽培稻谷


——依据郑云飞《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


(1)依据上图,指出这些栽培稻谷遗址分布的时空特点,并分析稻谷考古的历史价值。

书院是古代一种民间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萌芽于唐中叶至五代之时,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北宋时期,书院兴办出现热潮。长江流域造纸业发达,江南成为重要的产纸地。纸业的发达,又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全国有四个雕版印书的中心,三个中心均分布在长江流域,这些都使得长江流域的书院的数量远超其他地区。到了南宋,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变化,江南地区的书院建设出现一个新的高潮。长江流域各地纷纷创办书院,理学家纷纷利用书院展开学术讨论,如著名理学家朱熹主持江西白鹿洞书院。整个宋代的书院建置数目表明,长江流域的书院数量已占全国总数的74.43%,黄河流域仅占3.25%

——摘编自朱汉民《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宋朝长江流域书院发展的原因。

1914年,卢作孚第一次乘船去上海,发现宽阔的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轮船几乎都悬挂着外国国旗,却很少看见中国国旗,心里很不平静。1925年,他在重庆创办民生公司,开始在长江流域与外国航运公司展开竞争,1935年就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了长江上游。

193810月武汉失守后,距武汉仅300公里的宜昌便成了通过长江三峡撤往大后方,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之地。从南京、武汉等地转运到宜昌的8万吨物资、10万难民急待入川。这些难民中,有不少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医生和在校师生;堆满两岸码头的机器设备都是从上海、南通、南京、武汉等地工厂企业拆迁转运到此的。为完成宜昌撤退任务,卢作孚亲自坐镇指挥,调集民生公司所有船舶,冒着日机轰炸危险,经过40天昼夜兼程,抢在宜昌沦陷前完成了撤退。

——摘编自周凝华《民生公司在抗战中的作用》等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卢作孚在长江流域创办民生公司的原因,并分析卢作孚在长江流域发展航运业的历史意义。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某班同学围绕长江经济带开展项目学习,搜集到以下邮票


①《武汉长江大桥》

②《上海浦东》

③《长江经济带》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攻克无数技术难关,1957年建成通车。为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国邮政于1957年发行以上纪念邮票。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为展示浦东的建设成就,1996年,中国邮政发行大套特种邮票。以上邮票的“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主要用于接特纳国外投资者兴办各类制造业。2016年,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经济带》种邮票,以上邮票主题为“共抓大保护”。

(4)任选两张邮票(写出序号即可),结合时代背景,说明长江流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2024-01-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人口与经济】

2023316日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预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因素是如何在改革中被转化成高速经济增长的呢?我讲三个故事,作为改革开放三个历史瞬间的代表。第一个是小岗村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了农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因此,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先是转移到更广义的农业即林牧副渔产业上,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个故事——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及其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他肯定了经济特区,肯定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对外开放。从此,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吸纳了大规模地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这种重新配置在微观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宏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个故事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兑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直至2010年之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如果查阅世界银行的各国数据会发现,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也找不出任何国家在任何其他时期有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表现。正是由于独特的人口转变阶段,与独特的改革开放举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家年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清代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因素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今天中国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9年5月,81岁的美国石油大亨哈默受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邀请,并经中国民航部门给予“特事特办”,他有幸成为第一位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此后,哈默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中方通过对哈默访华的重视(     
A.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的建交进程B.展现给世界对外开放的真诚姿态
C.突破了美国建立的“石油美元体系”D.拉动美国商界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