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大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材料二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与西方国家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康熙帝又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制。……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西方国家的贸易商船,清朝“听其自来,不许往贩。”每年来华商船不过几艘。…… 广东普宁县蓝鼎元著《论南洋事宜书》,论述闽广形势说:“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
(1)材料一中反映的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实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一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和你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于2007年3月齐聚在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的首都柏林,签署了进一步加强欧盟发展的《柏林宣言》,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材料二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自1975年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新华网


(1)二战结束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其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2019-02-17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检测(九)-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前后经历了14年。这期间,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改革的目标也逐渐明确,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社会王义市场经济”四个阶段。到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不断推进的过程。

——摘编自武国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历程回顾之十二》

材料二   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现了以开放促发展的重要使命,完成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开创了全球范围内走开放式发展道路的成功范例。过去30年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摘编自铭《对外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简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024-04-0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增长的,奖金可以适当增加;未完成国家计划,税利比上年减少的,奖金要适当减发或停发。

……企业内部使用奖金的形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以采取记分发奖、浮动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等形式……要体现出鼓励先进、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奖励超额劳动的精神。

……企业应按上级核定的比例,分别建立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企业发放奖金应从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中开支……不准挪用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后备基金发放奖金……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发放奖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

材料四   19796月,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向中央递交了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的建议。7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19808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从此,中国迈开了向世界开放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经济特区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方面先行一步,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同时,特区还有着联系港澳台地区的政治意义,为“一国两制”的设想提供了实践支持。

——摘编自王蕾《中国经济特区创办的前前后后》

主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材料五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可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三重向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内涵。改革开放是对“中国如何发展”重大历史问题的有效探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对世界局势做出了科学判断,对时代要求做出了重大回应,在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吕伟《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逻辑审视》

材料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能力提升*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特点。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奖金制度改革的背景。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广东和福建创办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
(6)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广东和福建创办经济特区的意义。
(7)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历史纵横*
(8)据材料六应用所学的知识,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地位及其关系。
2023-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1988年又把哪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3)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隆庆以后,政府改变以往的朝贡贸易体制,每年在广州举办春夏两季交易会,主要输出如粮食、糖、花生、生丝、棉纱、瓷器等中国商品,以增加财政收入,广州成为东方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但嘉靖《问刑条例》律令仍然以严刑峻法惩治违禁下番者。从1757年始,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限定仅在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实行十三行贸易体制。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通商体制结束,五口通商,买办兴起,外国商人在广州投资开设洋商行,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广州的外贸。在这一时期,广州外贸出入口商品品种不再受禁令限制,广州港进口商品分为洋货进口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的商品,进口商品有鸦片、洋布、洋棉等机器生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原料和手工业产品。近代以来,广州贸易额仍在缓慢增长,但已经被上海反超,其占全国贸易额比重逐年减少。

——摘编自李庆新《广州“交易会”及其制度改革(15671644)》等

材料二   19574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此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广州各举行一届中国出商品交易会。1999年春第85届广交会,有4家民营企业首次参加,2005年秋第98届有4619家民营企业参展,所占比例达到36.57%,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广交会第一火参展主体。早期广交会主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2007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增加了进口展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口产品逐步过渡到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2023年第133届广交会有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全球47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更是与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交易的平台。

——摘编自胡光霁《19561965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若干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7 . 经济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富强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千到户。
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和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1 400 多亿美元,提高到 2004 年的 1.65 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从 1978 年到 2004 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加入 WTO 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 1.2 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四个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并分析对外开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农村和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并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2023-06-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

(3)俄、美、中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道路成功调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其经济发展的改革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9 . 阅读下面图文,回答一下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对外开放的格局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2)材料一中的“画了一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5)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打开国门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以从背景、目的、影响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阐述)

2017-08-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九中2017年3月高一月考历史试卷

10 . 材料解析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材料三: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民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地租,而且也丧失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手中抽丁当兵,而且还让他们负担人头税。……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

材料四: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然而复新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选)

材料五: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践行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

(2)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在哪方面进行了探索?它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3)从颁布法令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此举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4)为复新美国经济,避免法西斯化,罗斯福率领美国行动起来了,该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我国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6)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2018-0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