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见下表:


变化情况

第一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世界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根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实力范围。由于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两极对抗为主要特征,因此又被称为两极格局。

第三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随之结束;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促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百度


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情况(任意一点或整体),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南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文综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27日,格里芬考察团离美。至422日,他访问了印度支那(中南半岛地区)新加坡和马来亚、缅甸、泰国及印度尼西亚,根据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财政状况,提出援助建议。援助重点为“立竿见影”的项目,首先为农、林、渔、整治耕地、垦荒和水利领域,其次是动力、运输、公路、通信、工业和发展计划,再次是公共卫生、医疗,最后是教育。援助总额约6600万美元;其中,印度支那2350万,马来亚和新加坡450万,缅甸1222.8万,泰国1142万,印度尼西亚1444.5万。格里芬考察团推动了美国政府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19506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50年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经总统批准生效。

——摘编自刘连芬《论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匆忙通过《1950年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东南亚政策。
2023-11-11更新 | 13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冷战时期,苏联阵营的各个国家大都采取了严格的控制移民外流政策,而西欧国家则摆出一副欢迎投入“自由世界”怀抱的姿态。即使是在七十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后、对移民劳动力的需求明显减少的情况下,西欧国家仍然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申请政治庇护的人采取比较宽松的难民政策,接受了大量以难民身份试图进入西方的经济移民。这一政策对苏联阵营内部的持不同政见者起到了强烈的鼓动作用,它使苏联阵营内部的政治反对派相信,他们的反政府活动能够得到西方的支持和庇护。同时也使许多希望移民到西欧或美国的普通民众,为了获得难民身份,而参与或支持反政府的活动,从而成为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衍生及其条件研究》

材料二   全球生产的重组造成了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同时,全球权力的重新配置导致大量劳动力从东欧、原苏联向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流动。全球化和区域化削弱了国家控制边界的能力,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到1996年底,除英国和爱尔兰外,其他13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申根协定”,宣布取消边界检查,实行人员自由流动,人员自由流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非法移民的增加。……20003月,联合国公布的《人口替代》报告认为,一个新的移民潮有可能解决欧洲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带来的“人口赤字”问题。从现在起到2005年,欧洲需要7700万移民,才能缓解人口老化现象。

——摘编自金喜在、孔德威《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力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时期西方对苏联阵营采取宽松移民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时代促进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因素。
2023-10-28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对英国而言,1953年苏联氢弹研制成功,使其在埃及的苏伊士基地成了一个极易遭到打击的目标。相比之下,维护这样一个基地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政和战略负担。在随后的一系列谈判中,英国表示将按规定时间撤出埃及。这反映出当时(     
A.核武器使海外驻军失去了意义B.英国经济衰落使埃及战略地位下降
C.埃及独立直接受益于苏联援助D.英国对待埃及问题受冷战形势影响
2023-09-2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冷战初期,美国在与苏联争夺外层空间的第一个回合失败后,媒体几乎众口一词地把矛头对准了学校教育的失败,呼吁教育改革。经过对苏联教育的考察,美国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加强自然科学教学和职业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由此可见(       
A.指令性计划更利于教育发展B.冷战的重点转向教育领域
C.美苏冷战进入到白热化阶段D.冷战思维向社会领域渗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前,沙特经济落后、轻视伊斯兰教圣地,伊朗不承认沙特合法地位。1929年,沙伊友好条约签订是其外交起点。二战后,美苏争霸扩散到中东,为共同抵制苏联威胁,亲美外交促成两国关系升温;为对抗埃及“泛阿拉伯主义”和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两国关系到达新高度。1979年,伊朗爆发社会革命,霍梅尼建立伊斯兰政权。为扼杀新生政权,美国及盟友加大对伊朗遏制,沙特参与其中。伊朗遵循霍梅尼的激进外交政策,主张通过朝觐输出伊斯兰革命,沙伊出现严重分歧。1987年,伊朗革命外溢酿成沙特大规模流血事件,引起沙特强烈不满,1988年两国断交。21世纪,美国在中东扩大军事行动,两国关系变得更复杂多元,出现新隔阂。

——摘编自《伊朗与沙特百年博弈往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善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的影响。
2023-05-0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48年初,美国一位3岁“童模”的母亲收到了一份通知:她女儿必须先签署一份有“保证自己坚决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等内容的“忠诚宣誓书”,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拍广告的钱。这一做法
A.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是冷战在文化领域的表现
C.渲染了意识形态的对立D.受到华约组织建立的刺激
8 . 20世纪美国农业革命使粮食产量爆炸性增长。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粮食为和平”,向友好国家以长期优惠条件出口农产品;80年代里根政府提出计划“粮食为为进步”计划,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民主国家捐治农产品。由此可见,美国(     
A.粮食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B.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C.国民都已解决温饱的问题D.进行粮食援助有政治目的
2023-02-15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邕衡金卷广西2023届高三一轮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二战后,美国就是否向苏联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展开讨论,决策层大多数人把苏联看作一个破旧的售货机,声称: “你要是不理它,它是不会给你东西的;如果你使劲地摇晃它,它肯定就能够出来一些东西,但未必是你需要的。”这反映出(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形成B.战时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C.美苏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D.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2022-09-20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1975年初,世界石油价格比1974年秋提高4倍,而在1974年至1975年苏联售给东欧的各种石油产品的单价实际只增长了87%。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转而加强发展同西方特别是同美国的石油贸易,以至于削减对东欧的石油出口。这表明苏联
A.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B.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
C.石油输出服务美苏对抗战略D.将欧洲地区视为冷战重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