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1945年2月,苏、英、美二国共同宣布:“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家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方面和行动方面的团结一致。”二战刚刚结束,这种“团结一致”的承诺落空,反而被“冷战”所取代。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美苏双方(     
A.在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别B.在军事实力上存在着不平衡
C.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D.在处理战后问题上互不相让
2023-12-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写作了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用的史实包括:德国一分为二、朝鲜战争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B.“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C.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D.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
2023-08-02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判并说明理由。
4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021-10-03更新 | 650次组卷 | 60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面对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国会通过了更加严格的中立条款,提出所谓“现金和自运政策”,规定交战国只能从美国购买非军需产品,支付现金,然后用自己的商船将货物运走。1939年对30年代中期的中立法作了修改,废除了禁止出售武器的规定。总统把不列颠和不列颠帝国形容为“抵抗征服世界的先锋”,而美国则是“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1937年中立法和1939年中立法的异同点,并分析美国1939年修改中立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欧政治关系变化的原因。结合外交领域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加下划线句子的观点。
2021-08-29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6 . 1974年12月,欧洲九国首脑会议决定,将首脑会议定期化,后命名为“欧洲理事会”,作为共同体的最高决策机构。这样做有利于
A.世界两极对峙局面能够尽快结束B.消除日益增长的世界多极化趋势
C.欧共体内部对内和对外协调一致D.遏制来自迅速崛起的日本的冲击
7 .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
A.与美国展开对抗B.重新确立欧洲在国际格局中的中心地位
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8 .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B.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2021-03-20更新 | 249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9 . 有学者认为:“对于西欧国家来说,马歇尔计划不仅使西欧各国经济得以恢复,更重要的是借助于马歇尔计划,西欧各国找到了一条通过制度或机制协调各国利益最终实现共赢的道路”。这反映了
A.马歇尔计划消除了欧洲国家间的分歧
B.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加紧对欧洲控制
C.欧洲的经济复苏得益于美国经济援助
D.马歇尔计划为欧共体形成创造了条件
2021-01-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 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奉行戴高乐主义,实行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戴高乐决定从法国利益出发,改善东西方关系,推行新的东方政策。1960 年 3 月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方针与“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设想。

1966 年 6 月,戴高乐应邀访问苏联,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法苏联合声明,指出“两 国政府一致认为,欧洲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加以考虑”。此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许多 东欧国家。此后,法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全面开展了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访问苏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高乐访问苏联的意义。
2020-12-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