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市场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
A.英法关系恶化B.西欧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D.欧洲联合进程有终止的危险
2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021-10-03更新 | 650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6届四川攀枝花十二中高三下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3 . 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毅然抛弃法德宿怨,1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这表明
A.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多极化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阵营宣告瓦解
D.法国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
2021-08-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4 . 1991年4月日本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述情况表明日本
A.开始谋求独立的对外政策B.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步伐
C.急迫地开拓海外市场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021-08-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法国发行的纪念被誉为“欧洲之父”的让·莫内的邮票。1949年,他向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一个日后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构思:将法德两国的煤钢资源共同开发和使用,这样既可以剥夺一方的特权地位,又可以为另一方消除战争的威胁,使两国共同实现和平。由此可见,欧洲联合的最初目的在于
A.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B.消除法德之间战争的隐患
C.提高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D.对抗苏联在东欧地区扩张
2021-08-2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阆中市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材料。


(1)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请为这位同学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2)请任选其中两幅图片,确立一分论点,并运用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要有论点、史实和结论;史实准确,结论清晰,论证合理)
(3)如果由你来研究这个课题,你还可以补充哪些材料?请说明理由。(至少两例)
2021-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7月28日的演讲中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这表明当今世界
A.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B.日本企图复活军国主义
C.多极化趋势加强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8 .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看到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他主张(     
A.欧洲联合抗衡美国B.美欧结盟对付苏联
C.欧洲奉行单边主义外交D.欧洲应摆脱美国的控制
2021-04-1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B.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2021-03-20更新 | 249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美国从对苏遇制的全球战略出发,奉行大西洋联盟政策,试图联合西欧国家共同遏制苏联。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列强,使它们在战后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其生存受到苏联的“威胁”。……这样,西欧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与美国联欧制苏的需要相结合,就使得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交汇点。美国凭借其实力地位充当联盟的盟主,而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欧联合的原因,并指出美国“保护”西欧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