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中亚”一般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内陆国家构成的地理空间,大致位于中国新疆与东欧、西亚之间。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来,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这不仅表现在其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也表现在各政治体组织松散,民众多依附于部落或土地,因此,随着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沙俄军队以及上百万俄罗斯移民的到来,中亚地区同样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游牧生活转为定居或半定居,以血缘为基础的传统权威逐渐瓦解,依附于沙俄的群体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摘编自丁笃本《中亚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亚五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五国主体民族均存在跨境居住的情形,需要解决大量俄裔人口及俄语的政治地位,而乌、吉、塔三国则长期受扰于恐怖主义问题,美国又借反恐旗号输出意识形态并策划“郁金香革命”等“颜色革命”,且费尔干纳盆地领土划分、里海油气资源分配、跨境水资源分配等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不是问题”而成为“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和矿产出口等问题层层纽结,中亚五国步步维艰。幸运的是,中国为中亚走出泥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许涛《当前中亚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并指出中国为中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美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急速膨胀、新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等,美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越发意识到濒危物种的生态价值,认识到物种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引发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生态学的新有机论者们将生态学与伦理进一步结合,着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除非我们与我们之外的其他生物能够共享地球这个星球,否则就不能长期生存下去”的生态道德观。……威廉·道格拉斯法官提出了“自然物诉讼”的概念。他认为,“那些啄木鸟,那些山狗和熊,那些旅鼠和河流中的鲑鱼都可以站在法庭上”……保护环境成为1969年美国选民关注的第三大重要话题。……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公民游说团,积极推动国会通过更具保护效力的议案。

《濒危物种法》的实施成效显著,据称该法案的保护名录中有90%的物种得到了恢复。迄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颁布了保护珍稀物种的法律法规,虽然其立法目的、保护范围与严格程度不尽相同,但这些物种保护法在立法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1973年《濒危物种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保护濒危物种的法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全球性环保组织都积极在各国开展拯救濒危物种的行动。

——摘编自滕海键、张雪姣《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濒危物种法》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如何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4-02-27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于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法国于1681年颁布的《海事法典》,对两国的航运业有推波助澜之功。在英法强劲的挑战之下,17世纪末期,荷兰日渐衰落,英法航运业及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英国逐步掌握了贸易主权,走上贸易帝国之道;而重商主义及其成果为18世纪法国的商业和欧洲大陆工业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17世纪末法国在海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过数场争霸战争后,在北美、中美洲以及非洲皆建立起了殖民地……最终英国于1763年彻底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材料二   20171月,美国海军发布文件指出,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我们的繁荣直接关系到美国海军提供的海洋自由。水面部队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并击败从海盗到全副武装的非国家军事行为体,再到敌国海军的威胁。全球的竞争者会试图破坏海上机动自由,方式是海洋拒止技术的部署和扩散,包括先进的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整合和分层传感器系统及瞄准网络、远程轰炸机、先进的战机、潜艇、鱼雷、先进综合防空系统、电子战、网络和太空技术,以及不对称战术。这些能力旨在提高与美国军队对抗的风险,对手的目的是削弱我们的朋友和盟国对我们前沿行动能力及意愿的信心。

——摘编自张昊译《水面部队战略:重返制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颁布海事法令的共同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战略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独立之初,美国军事与经济实力十分弱小。保护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共和政体以及确保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是新生美国的基本安全目标。南北战争结束后,伴随统一大市场的建立,美国国力快速强大。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彻底放弃孤立主义,追随欧洲列强,加入全球角力和殖民扩张的行列。二战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空前强大。美国认定本国的主要威胁来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表现为意识形态竞争、军备竞赛与局部武装冲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找寻新的敌人、遏制新的竞争对手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意义日益凸显。“9.11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观产生重大影响,安全威胁来源转变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所谓“流氓国家",美国的安全观由冷战结束后相对透明、自信和开放走向极端,更富有进攻性。进入21世纪,美国更加重视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跨国犯罪及信息安全等其他安全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美国越来越多的警觉,美国安全战略不断聚焦中国。

——摘编自江涌、吕贤《中美国家安全观差异透视》

材料二

时间

安全观

主要内容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军事和政治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观根据国家安全实际需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务实地制定并调整国家对外政策;镇压反动势力,防止“和平演变”,致力于清除威胁国家安全的隐患:积极备战参战,加强军队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力量支撑。
20世纪70年代末至党的十八大前从传统安全观向非传统安全观的转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维护国家最重要的积极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显现,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关注点:提出超越传统安全观的新理念指导国家安全实践。
党的十八大后至今新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国家大战略:强调国家安全工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安全“置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核心和首要地位:统筹兼顾国家安全各方面问题,努力构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重大风险;坚持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相结合,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和晓强《建国以来“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进特征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不同时期影响新中国“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国际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2023-06-19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结束后,原有的国际平衡被打破,既有的民族、领土争端矛盾逐渐暴露,加上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同意,对南联盟发动空袭。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总军费高达7630亿美元,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令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摘编自王亚娟《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为了石油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033月,美围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造成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更加高涨。14个月后美军伤亡人数和损失就超过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20045月,虐囚事件又使美国处境雪上加霜。在战后重建工作急需国际社会支持的时候,盟国中有的宣布尽快撤军,有的推迟了派兵计划。然而,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这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虚构的。美国对伊军事行动,表面上是为了反恐,深层次原因是为其独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进行布局。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预示着在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国仍无力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李淑珍《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所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2-05-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在衰退和萧条阶段间波动,而美国经济的泡沫成份也在逐渐加大,采用军事手段振兴军事工业从而带动其它行业的稳定发展,成为美国促进经济周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19993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违背联合国宪章,悍然侵犯一个主权国家,对南联盟进行了灭绝人寰的狂轰乱炸。由于战争,欧洲的贸易、投资、旅游直接受到影响,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无法计量,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也已成为欧盟各国政府难以推辞的责任。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大量欧洲资金流向美国市场,使欧洲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连创新低。

——摘编自涂龙力《科索沃战争的经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要由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马斯顿人等构成,他们信仰的宗教有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铁托时期,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备受打压。1961年,有42.1%的人自认为是塞尔维亚人,到1981年则降为36.3%。从1991年开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相继宣告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争。战争中,几方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由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还带来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波黑内战持续了近4年。1995年,在美国的干预下,《代顿和平协议》签订,结束了波黑战争。后来,一些国家逐步加入了欧盟。

——摘编自余伟民主编《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后果。
2022-04-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高考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美苏冷战产物的北约自成立至2010年先后进行了5次扩充,其扩充的基本轨迹是势力范围东移。美国有官员曾预言,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将分几个阶段推进,最终将产生一个欧洲联邦。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宣告自己取得了冷战胜利,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北约开始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在失去比邻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后,乌克兰成了俄罗斯阻隔来自西方地缘政治压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乌克兰本身长期摇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从其自身考虑看,一是俄乌如果发生冲突,可能自身难保;二是乌克兰发展比较落后,想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北约不断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尽管莫斯科发出了不满和带有威胁意味的信号,但华盛顿却并不掩饰将继续扩张北约的计划。

——摘编自周琦《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不断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约东扩产生的影响。
10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一超独大的局面下,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蔑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联合国作用的行为时有发生。从1998年美英发起“沙漠之狐”的空袭伊拉克的行动,到1999年3月开始的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美国及北约都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而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则超越了联合国有关划定禁飞区的授权,同样蔑视联合国的权威。局部战争中,西方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的加强已经构成了对国际秩序和联合国权威的重大威胁和挑战。

——摘编自王明进《局部战争多重危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的危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