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1 . 战国时,寒微之士苏秦“佩六国相印”,出自他国的游士蒙恬拜为秦国内史,出自中下层的白起官至秦国国尉。这说明战国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增强B.宗法制度彻底崩溃
C.官僚政治正式确立D.军功爵制影响深远
2 . 范仲淹《上执政书》:“今国家有劝农之名,无劝农之实。每于春首,则移文于郡,郡移文于县,县移文于乡;乡矫报于县,县矫报于郡,郡矫报于使。利害不察,上下相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政府注重发展农业B.对吏治的整顿势在必行
C.政令传递复杂繁琐D.中央对地方控制很严格
3 . 《商君书·修权》中说:“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公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商君的上述思想(     
A.强化了王权独尊的专制观B.明确了为公任法的治国理念
C.打破了私天下的继承原则D.展现了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
2023-10-22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此举改变了汉人长久以来盛行的宽袍大袖服饰,学习胡服的紧身窄袖、长裤、革靴,这样的装扮既保暖又方便,同时还有利于进行户外活动。材料意在突出赵武灵王的改革(     
A.推动了民族融合B.强大了军事武装
C.促进了中原统一D.迎合了百姓所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张居正改革主要包括六项措施:“省议论”是避免空谈,讲求实际;“振纲纪”是整顿纪律,加强风纪;“重诏令”是提高办事效率,严禁推诿搪塞;“核名实”按照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原则,裁汰冗官,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固邦本”是调整赋税,发展经济;“饬武备”是加强军队和边防建设。可见,张居正改革(     
A.以加强官员队伍建设为重心B.迅速扭转了吏治腐败的问题
C.解决了明朝严重的边防危机D.强化了统治者对民众的控制
2023-10-2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北魏孝文帝为禁用鲜卑语,从“宜应改旧”到“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同时也规定“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的上述举措(     
A.以完全汉化为目标B.体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
C.能够扩大统治基础D.确立了政权的正统地位
2023-10-20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7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一民于农战,一语足以尽之”,土地变革是其整个变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商鞅在承认私人土地扩张的同时,鼓励人们多垦土地。在田租方面,秦国有“初租禾”的规定,结合农地的产量,按照一定的租律,校订出一个常数,做固定租额。鼓励农民在交完国家田赋的基础上留有余额,鼓励他们提高作物的产量来免除其负担的徭役、获得爵位。商鞅一方面禁止小农迁徙;另一方面,发布优惠的政策吸引其他各国的流民。商鞅剥夺了氏族奴隶主贵族们及其供养的士子门客“不课不纳”的特权,促使这些人回归到土地上自食其力,进行耕作开垦。商鞅禁止贵族富户雇工,被雇的小农归乡务农,雇人的贵族富户需亲自耕种。

——摘编自赵明、王大鹏《商鞅的土地变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土地变法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土地变法。
8 . 北魏初,民多荫附于大宗族,这些大宗族的族长被政府默认为督护一方的“宗主”,形成宗主督护制。孝文帝继位后,在冯太后的支持下,三长制得以实施,也就是严格按户口设立邻长、里长和党长。三长制的实施 (     
A.配合了均田制的推行B.改变了基层社会结构
C.有利于人口快速增长D.削弱了封建依附关系
9 . 明朝士人周思兼道:“介甫(王安石)之法未必不足以兴宋氏之治,而成大功,而富(弼)、韩(琦)辈从而挤之。呜呼,法未行而先挤之,已不足以镇服天下之心,而况其所挤者,又当世之望人,……而卒无成功。”周思兼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遭到名人贤士反对B.触犯大地主的利益
C.未能解决统治危机D.措施违背民众意愿
2023-10-15更新 | 43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李斯《谏逐客书》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成就帝业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课内外所学知识,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哪些变法运动?
2023-10-1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衡水中学尉犁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